四六级现“神翻译”。
14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首次在国内各高校同时开考,因为听力、阅读、翻译三个部分都有改动,不少考生大呼不适应。同时,此次四、六级大刮“中国风”,众考生网上吐槽“山水画、文人墨客、四大发明”怎么翻译啊?新题型和新风格苦了第一批前来迎战的“小白鼠”们。
改革涉及多个方面,作弊可能性小
此次四、六级考试是改革后的首次亮相,涉及诸多方面。在防作弊上,首次实行“多题多卷”模式,即在同一考场内采用内容不同的试题组成多套试卷,并在听力结束后立即收回答题卡。因此在小小的四、六级考场上考生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小伙伴们分别做着5套不同试题的神奇景象。考生间相互抄袭或通过其他手段来作弊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题型也有调整,题型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完形填空,听写变成了全部考查单词短语,快速阅读变成段落信息匹配题,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从考后的情况来看,学生反弹较大的是听力和翻译题。根据规定,调整后的考试听力时间由35分钟缩短至30分钟,听力录音播放完毕后,考生应停止作答,监考员将回收答题卡,这让不少考生措手不及。有考生抱怨听力部分手忙脚乱:“一边听听力,一边涂答题卡,有的题答案都没看清。”因此许多考生反映,应该多给五分钟涂卡,不然考听力的时候一边听一边涂,干扰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风的翻译题刮出一堆“神翻译”
相比听力题的快,更让考生惆怅的非翻译题莫属了。首先是翻译扩充至150至200字的整段中译英;其次是相比此前的单句,更存在语境、上下文连贯等需要考虑的地方,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新版四、六级的翻译占到30%的分数,要在30分钟内将一篇中文短文翻译为英语,时间紧又分量重。于是考试后,网络上就有考生吐槽:“完形填空回来吧,折磨也没关系,至少能蒙对一两个。”
同时,这次四、六级还大刮“中国风”,像翻译题目就有“中国园林”、“丝绸之路”、“中秋节”。虽题目不同,但生僻的词汇让考生叫苦不迭。会说中秋节的同学不会翻译段落中的“寿福和”,知道“丝绸之路”的同学不会讲“四大发明”。有考生无奈地说“四大文明,真是哭翻了,皇家园林更不忍直视。”对文化词汇、题型不够适应的考生们则开始进行辛苦的“神翻译”创作。“丝绸之路”被直译成具有拼音特色的“SiChou Road”,“四大发明”成了“star farming”,更神奇的是“指南针”摇身一变成了高端大气的“GPS”……有考生考完后微博留言:“小伙伴们,我们相约来年再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