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高校招生黑幕:点招名额卖100万 换专业需1万(3)

2013-12-03 17:36  凤凰网

一个点招名额卖100万

高招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寻租。记者调查发现,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养肥了一批教育贪官,严重危害教育公平。

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业内人士指出,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但在政策具体执行中,有的异变成为权力和金钱交易的“点招”,成为一小部分特权群体专享的优惠。

东部某院校工作人员坦承:“‘点招’也是随行就市,由于今年点招指标下降,一个名额已经由去年二三十万元涨到了100万元。”一位211高校负责人则坦言,对于主管领导来的照顾某考生的“条子”,学校只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将其录取。尤其是艺术及体育特长生领域的自主招生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成为有门路但成绩不好的考生入学新通道。

补录环节多为“暗箱操作”。一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透露,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由于招生指标未完成、被录取考生放弃等原因,一些高校会通过补录完成招生计划。虽然补录也有最低分数限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够严,成为权钱交易的另一个重灾区。

调换专业衍生成花钱“买”好专业。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兴昌的众多受贿记录中,大部分皆与考试录取、调整专业有关,其第一笔受贿就来自于帮助一个学生调换专业收取了1万元钱。业内人士透露,调换专业早就涨价了,少则几万元,多则10余万元。

透明公开是“良方”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自主招生中,教育部门也要求做到公正公开,可没明确公开到何种程度。以自主招生为例,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包括7项,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等,这些信息公众根本无从监督,而最关键的学业成绩、笔试、面试评价等,反而不在公示之列,操作的空间由此滋生。

“根除高校招生环节的‘黑幕’,需‘猛药’医治,良方就是关键信息要公开。”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对高校赋予更多自主权的同时,更要对其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迎接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度卫生保健工作考核

2013-12-03 17:02阅读

全市中小学生版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市育才中学举行

2013-12-03 14:06阅读

9岁男童不愿单独睡 专家称幼儿园分床是最佳时机

2013-12-02 18:20阅读

西安市第六保育院顺利开园

2013-12-02 17:13阅读

内地名校自主招生 港校南京“掐尖”压力大

2013-12-01 12:59阅读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 家长求助警察让其写保证书

2013-11-29 08:38阅读

清华北大推荐学霸们的霸气何在: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2013-11-28 15: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