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为公务员热降温要先激发社会活力
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所有的年轻劳动力都涌向求安稳、求保障的独木桥,那么,社会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建设谁去做,从考碗族中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体制的问题。江门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教师李向军认为,公务员热和当前社会的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不管你是在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抑或是自主创业,从目前的体制来看,公务员的保障最好,也最稳定。一旦进入这一体制,随之而来的很多方面都会随着公务员这一身份而得到解决和满足,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目前的公务员体制决定了它有一种利益的吸引力。”
“城外”的人因这种利益吸引力而拼命想往“城里”挤,“城里”的人受够了沉闷的生活,但却不愿迈出“城门”。李向军指出,这正说明当下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缺乏流动性。“在改革开放初,有一股很强的下海潮,那时候很多官员就跳出这种体制自己创业经商,这说明当时整个社会是非常有活力的,除了公务员之外,跳出这个体制,你可以有其他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考碗族坚持着一定要考进体制内,得到其中的利益和稳定,即便进来后他在这个体制内会过得很压抑,但是他还是不愿意离开,因为他会考虑,他离开这个体制后,他能够干什么,他能否得到多少机会。”
公务员热什么时候能降温,关键在于体制的改变。如何为之降温,李向军提出:“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更广泛、更公平的机制,想办法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增强社会的流动性。开拓更多更好的渠道,让人才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能够发挥它的才干,让他们除了公务员一条途径之外,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实现他的理想,能够让他的才干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缩小、弥合不同的体制、不同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对于围城效应,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陈宝嫦则建议,考碗族要理性面对“公务员热”,切记盲目跟风。“同时,要清楚知道,能当公务员的人,应该是热心公共事务,能够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人,从感性的盲目考试转变为理性的人生观。明白到考公务员并不是要为了"铁饭碗"去考,而是为了更好地回馈社区,服务社会。就算考不上,也有其它的工作贡献社会、回馈社会。人的成就感并不一定是用金钱、职位来衡量的,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知道我应该做什么。这样心理的负担就轻松很多了。”
而对于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的公务员,陈宝嫦认为,要走出“围城”,消除烦恼、焦虑应双管齐下。“首先,公务员在思想意识上要有公仆理念,要调整职业预期,并要克服不良心态,坚持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天天做,真正让公务员这个职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好。其次,客观上也要给年轻的公务员一定的成长空间和发挥平台,加大对年轻公务员的关怀力度,优化青年公务员的成长环境,通过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关心支持,让公务员在良好环境中逐渐消除成长的烦恼、焦虑和舆论压力,慢慢走出心理的"围城"。”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潘伟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