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盘点海归“奇葩”工作 “土鳖”行业也有春天(2)

2013-12-02 17:46  中国新闻网

中国正迎来史上最大的留学回国潮,海归凭借自身的多元化知识与国际化视野,回国后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积极影响。毋庸置疑,无论创业或是就业,“高端、大气、上档次”往往能代表多数海归的工作性质和领域。

然而近年来,随着海归含金量的走低,那些“高大上”的标签开始被渐渐撕去,一些海归甚至放低身段,“离经叛道”地做起了在人们印象中本不属于他们的职业。人才浪费?海归自己可不这么看,且听高智商海归亲述:谁说“土鳖”行业没有春天。

从“高富帅”到捡垃圾 海归创业敢闯新领域

31岁的李震是北京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目前公司有近百名员工,主营业务是回收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并统一进行资源化处理。

2000年,李震从美国学成归来。回国初期,他曾涉足过不同行业,也积累了一定资金,直到2004年时,李震接触到政府助残就业的项目,也就是负责组织残疾人回收废品,头脑灵活的他立即感到这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

在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后,李震带领助残团队在北京朝阳区劲松附近开始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由于人手有限,他亲自上阵分拣垃圾。从“高富帅”到捡垃圾,不仅外人不能理解,连女友也和他分手。

尴尬的境遇并没有让李震退缩。2009年底,李震研发了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站“绿馨小屋”,采用积分换礼品的方式鼓励居民主动把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的过程前移,提高了回收效率。

如今,李震服务的劲松中社区内有三分之一的住户已经养成垃圾主动分类的习惯,成了李震的“老客户”,每天由“绿馨小屋”回收的垃圾多达一吨半。

在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尚属新兴产业,因为利润微薄,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不多,且都停留于简单的回收转运阶段,而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有利可图的后期开发利用环节几乎没有做得好的企业。李震的公司正在这一环节寻求突破。

“目前公司还不挣钱,要靠财政补贴运营。北京奥运会后政府投入几百亿来做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这一产业的未来很光明。我们公司预计在明后年就能实现盈利”。李震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线上线下卖包子 留美海归网络时代变革传统行业

在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平台上,“元气鲜汁手工包”悄然出现,这个包子店正是由2名海归、2名在美留学生和1名西南交大的毕业生共同创办。店起始于四川成都。

听说海归回国卖包子,大家都觉得新奇,但对包子店老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卢怀抒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其实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是到国外上了几年学,学了几年外国的文化而已。不过在国外的经历,可以给我独特的视角。”

当时刚从国外回来的她,看到成都大街小巷全是面店,而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吃面又比较浪费时间。五个小伙伴天南海北地聊天,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开个包子店。

国外的专业学习并没有浪费,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卢怀抒和小伙伴们制作出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囊括项目优势、市场、竞争对手、定价、发展方方面面。

“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肯定要发生变革,改革是一个转折点,这是我们五人的共同认识。”包子店的另一位老板卫涛说,在互联网环境下,他们改造传统行业经营模式,来做。

卫涛说,包子店开通微博微信和QQ群,由仍在美国念书的蔡郑宇、黄柳蓉负责店铺微信、微博等“线上”推广工作。“我们每个月会征集网友们的意见,由网友们投票选出最想吃的新口味,也有网友看到微博专程找到来买的。”

目前,五个小伙伴按照计划进行着他们的创业,每天能卖出上千个包子。“这和我们的前期规划差不多。”卫涛表示,这家店只是他们的一个起点,未来将把它做成餐饮管理公司的模式,做成一个连锁化的品牌去经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像素画网上火:80后缅怀逝去纯真年代

2013-12-02 17:29阅读

内地名校自主招生 港校南京“掐尖”压力大

2013-12-01 12:59阅读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 家长求助警察让其写保证书

2013-11-29 08:38阅读

清华北大推荐学霸们的霸气何在: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2013-11-28 15:35阅读

儿童卖图书花样百出:摊主移居火星 书籍大甩卖啦

2013-11-27 16:17阅读

老师惩戒打架扇女生5个耳光 称只轻打两下

2013-11-27 11: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