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沐浴”竟成“沭浴”教材“低级错误”频出现(3)

2013-11-26 17:32  新华网

出版社面对错误的态度受质疑

对于教材出现错误,不同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记者采访的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图书出版环节众多,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只要差错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范围,就属于质量合格,教材出版也不例外。

据记者了解,我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不过,一些家长和教师更倾向于对教材差错实行零容忍。郑州市第七中学老师李婧曼认为,教材不同于一般图书,它和词典一样,都属于规范性的出版物,其影响非一般出版物可比,理应以更高标准对待,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性差错,更要实行零容忍,“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彭帮怀也认为,“对教材来说,不规范就可以称为错误。更何况,现在很多教材出现的是很低级的错误。”

相比于教材中的错误,更让彭帮怀寒心的是出版社面对错误的态度。彭帮怀称,每次他向相关出版社反映教材中的错误,出版社要么对质疑不予回应,要么就以其他言辞推脱。之前,他虽然多次将出版社告上法庭,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受访家长认为,教材出错非小事,一旦发现错误,出版社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而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对错误视而不见。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态度,比错误本身更贻害无穷。

教材出版急功近利与机制僵化并存

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急功近利的出版之风是重要原因。一位在河南出版集团任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版社以利益为导向,出书越多、周期越短,利润相对也就越高,教材出版属于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一些出版社为了多出、快出书,审校环节就会放松要求或者缩短时间,导致错误增多,教材质量下降。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当前的教材出版管理制度。民办教材开发研究机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说,教材从编撰、审订,到出版、发行,均由少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社一手包办,这导致民间力量很难参与教材的编写、发行,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教材渠道的垄断封闭性也使其脱离了大众监督。同时,教材的使用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也没有选择权,很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用不同教材,很容易导致一些质次价高的教材流入教育市场。

“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是目前中小学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正、透明、民主、科学的教材选用机制,充分尊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选用权利,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护教材编写者和团队的利益和积极性,才能充分保证优秀教材脱颖而出,也才能不断完善提高教材质量。

还有一些教师建议,建立完善的追惩制度,设立黑名单和召回制度,如果教材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其他严重错误,应责令出版社召回图书,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教材招投标目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2014应届毕业生将突破700万或迎来更难就业季

2013-11-26 16:10阅读

周至县教育局举办中小学“大学区管理制”论坛

2013-11-26 12:04阅读

众议:学生堕胎免费是否可行 建议脑残又雷人?

2013-11-26 08:36阅读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开展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家长学校培训讲座

2013-11-25 12:18阅读

三本生扎堆“国考”录取难度创新高

2013-11-24 16:39阅读

济南暂停学生课外活动 多所学校反应早于预警

2013-11-22 17:26阅读

网友盘点知名外企面试题 各种“奇葩”题目雷翻人

2013-11-22 09: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