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终身(3)

2013-11-22 09:22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招考分离,高校自主权扩大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从技术操作的角度提出的要求,那么“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则是体制上的设计,调整的是各个主体的权力和责任。

回顾30年的高考制度变迁,从“文革”结束后,初步确立了“全国统考、地方审核、学校录取”的高考模式,到上世纪80年代“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的执行再到之后的分省命题,虽然招考形式不断改革,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招生的结构一直存在。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专家认为,在现有的框架下,自主招生、向大学放权有可能会是最大的突破口。

自主招生于2003年正式启动,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年的发展,自主招生已成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招生计划、标准、办法等都由政府统一规定,命题、评卷等由政府统一组织,大学不能按照自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选拔录取学生,严重地削弱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竞争力。自主招生被认为是改变这一局面的破冰之举。

专家认为,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要求建立保证招生公平的新机制,首先是对高校的约束和监督、问责机制。学校主导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建立,意味着高校招生工作中综合评价重心的转移,即由以考代招体制下的考试机构和政府招生办公室为主,转变为以高校为主。

异地高考,将实现教育公平

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在北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读完一部分课程后,不得不忍痛离开北京、离开家人,回原籍读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学生在北京难以升学,尤其是难以参加高考。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

应该说,异地高考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支持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反对者担忧,异地高考的政策松动,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本地与外来生源利益失衡等。

有专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这无所谓对错,而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推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娃娃店里拿走带鼠药的米花糖 一个多小时惊心寻

2013-11-21 15:33阅读

美女班主任校园拍摄婚纱照 邀请全班学生友情出镜

2013-11-21 15:17阅读

2013国家司法考试成绩11月22日起可查询

2013-11-21 09:32阅读

清华大学公布2014年保送生招生简章公布 条件有调整

2013-11-20 09:09阅读

“最难就业季”就业达9成 江苏提前实现毕业生就业目标

2013-11-19 12:07阅读

省创建“平安校园”专家赴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工作

2013-11-18 16:13阅读

湖北调整2014年高考优录政策 烈士兄弟姐妹不再加20分

2013-11-17 08:3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