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11下救活淘粪工
那天,放学准备回家的陈文翘楚正推着车子站在学校西门前,跟几位同学闲聊。突然,他听到有人呼救。
“他们喊‘快来帮帮忙,有人掉井里了’,我以为是在喊我。”陈文翘楚将自行车撂在路边,凑过去,才知有人在井下晕倒了。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那是17时23分,一名年轻的淘粪工正要下井,另一位旅馆清洁工则在一旁呼救。此时,井下的淘粪工许先生正在朝他们呼救。
陈文翘楚凑到井口,先拨打了110、120。晕倒者被拉上地面后,他弯腰开始观察。
有目击者称,当时晕倒者口吐白沫、小便失禁,“肚皮已经没有起伏了”。
而陈文翘楚却跑到井口张望,“那是口沼气井。”他回忆,晕倒者没有佩戴防护面具,“我判断是沼气中毒。”
17时29分,在组织同学们回校找校医、疏散现场围观人群后,陈文翘楚跪在晕倒者身边。
“救援上有个‘黄金60秒’。”他想起三四个月前,作为野外训练志愿者时学过的急救知识,“必须进行心肺复苏”。
晕倒者已平躺在地面,确认沼气中毒不能进行人工呼吸后,陈文翘楚完成了这些步骤:把书包垫在晕倒者头下打开气道;拍打他的肩部,确定是否有回应;按压脖颈动脉,确认虽无呼吸但仍有脉搏;双手交叠在那人左胸,准备按压。
“两秒钟一下。”陈文翘楚说,他按了11下,发现晕倒者恢复了自主呼吸。
视频显示,在此过程中,不断有行人捂鼻走过。
17时38分后,消防车、救护车、民警陆续赶到,在现场拉起隔离带。
站在隔离圈外,陈文翘楚才发现自己攥紧的拳头里,汗一滴滴地掉出来。
“紧张、恐惧、疲惫,可能都有。”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在人体上施行心肺复苏。
“不做肯定会死,做了就能有一线生机。”当晚,120急救中心赵医生说,在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急救,肯定会死亡。
妈妈次日方知儿子救人
陈文翘楚推车准备回家时,却被两位民警拦下。
“他们说,你这事儿不错,跟我们回去做笔录吧。”陈文翘楚跟着民警去了派出所。
一直没接到儿子电话的刘女士非常焦虑。她给儿子手机打电话,儿子只说了句“我在派出所”,就对她的所有询问答以“等我回家再说”,后来就关机了。
刘女士致电陈文翘楚的班主任,“老师就说翘楚太热心了”,但也无法得知更多的细节。
刘女士又致电派出所,“警察说他还得等一会儿。”她回忆,“我急坏了,强烈要求他们先让孩子回家。”
18时许,陈文翘楚回到家,发现救人时弄脏了上衣,就赶紧洗了衣服,“她(妈妈)爱干净,看见这么脏肯定无法忍受。”
18时30分许,刘女士匆匆赶回家,立刻对儿子展开“盘问”,儿子坚称自己只是路过报了警。
“难道只有你一个13岁的孩子有手机吗?你报了警不就可以走了,为什么要去派出所耽搁这么久?”
很少顶嘴的陈文翘楚突然急了——
“你知不知道当时谁都不管,我才管的。”他冲母亲嚷嚷。
意识到孩子可能受了委屈,刘女士没再多问。
9月12日晚11时47分,西城区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北京西城”发布消息,称当天下午5时许,两名管道清洁工在车公庄大街进行污水井巡查时被熏倒。一名路过中学生见状,立刻拨打120、110,并现场人工呼吸,挽回一名工人的生命。
第二天上午,刘女士接到陈文翘楚班主任的电话,说儿子见义勇为,学校和街道办要开会表彰他。
“我才知道原来他救了人。”刘女士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