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该不该重视英语?
北京市近日决定高考英语满分由150分减为100分,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而从2014年起,山东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高考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风向标,其英语分值的降低意味着英语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在降低。实际上,在国外很多母语是非英语的国家,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母语与英语的关系,一直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文字 东莱)
日本:忽冷忽热 应试英语盛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公立小学开始逐步将英语教育进入小学课堂。到2003年,日本全国90%以上的小学都以某种形式将英语导入了课堂。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英语课程以简单对话、书写和唱歌为主,主要是生活英语,而非教学英语。
同中国一样,尽管相当多家长希望孩子学好英语,但是日本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和中国孩子一样,日本人的“英语热”还有个误区——“应试英语”盛行。靠死记硬背学英语,考试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了。
抵制英语与民族情绪有关
围绕着是否把英语列入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日本国内的争议非常大。力主日本小学生必修英语的代表人物是前东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岛岭雄。他认为,日本越来越需要从世界的其他地方获得信息,同时还要向国外发出信息,而英语恰恰是在国际社会被用作交流的工具。
日本著名心理语言学家、庆应义塾大学言语文化研究所教授大津由纪雄是坚决反对小学生学英语的。他认为,日本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这只是在看到邻国已经在这么做后的“膝跳反射”。
日本右翼对西方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是导致英语教育在日本遇到阻力的原因。实际上早在明治时期,英语就曾一度进入过日本的小学课堂。不过后来由于教育政策的转变和发动侵略战争,英语不得不告别了日本小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