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平原上的课改之花
——凤翔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罗马帝国为什么灭亡?”
“是内部原因……”
“是外部原因……”
“我们不该忘记宗教因素……”
在凤翔县横水第一中学九年级三班教室里,学生围圈组成的学习小组正在激烈地讨论这个问题。
“老师会教了,学生会学了,宝鸡课改这条路走对了,凤翔课改这条路走对了”,看着这浓厚且欢快的学习氛围,多位来宝鸡调研的省市领导满意地说道。
“是的,课改这条路走对了。而且,我们凤翔是课改试点之一,我们的横水一中还是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名校呢”,多位凤翔教育界人士自豪地说道。说起凤翔教育的亮点,他们更愿意从课改说起。
三大步迈入高效课堂新天地
近年来,尽管课堂改革的口号震天响,但不少老师依旧一言堂,使课堂乏味、无趣。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硬学、死学,结果眼睛近视了,身体压垮了……
这样教书太可怕,这样的教育很危险。怎么办?
面对新课改的形势,该县政府、县教体局领导经过缜密的调研、座谈后一致认为:我们不能按照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办教育!要居安思危,进行教学改革。
2009年11月,凤翔县主动开始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第一步确定横水一中和儒林小学为重点实验校,开始试验,摸索经验;其他学校则开始学习理论。一段试验之后,教学效果有了,学生爱上课了,教师爱思考了,师生互动交流多了。
看到了效果,他们走出了第二步,增加郭店中学、石家营中学、糜杆桥镇中心小学和董家河乡双冢小学为实验校,其他学校就近开展校际学习、交流,观摩学习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
2010年12月8日,全市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在凤翔县召开,会上观摩交流了横水一中等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一直称赞。
有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11年,凤翔县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三步,各教委建立县级实验校,增加彪角镇中学、田家庄镇中学、页渠中学、陈村一中、南指挥镇中学5所县级实验校,扩大实验范围。凤翔中学从2011年秋季起,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所有学科全面推行了“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已在凤翔县遍地开花,有市级实验校6所,县级实验校23所,扩面校86所。
搭建成就名师的舞台
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课改的成败决定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改执行力。凤翔县“高校课堂”课改实验的开展,使教师角色发生了三大变化:
研课磨课常态化。不少实验校纷纷开展观课评课、人人上好研讨课、同课异构赛讲等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全员“研课”,找不足,学长处,促实践。同时,精心研磨教学设计。围绕学情分析、教材特点,教师集体讨论确定教学目标和方式。
教学反思常态化。“反思三年成名师”。这是在教师中间流行的一句名言。为此,各实验校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完善教学。
课题研究常态化。“问题即课题”。各实验校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集结起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研课磨课的过程让我学到了前辈丰富的教学经验。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前辈手把手教我如何备课的学习过程”“教学反思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课题研究让我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起课改,凤翔县不少教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该县一位青年教师说,课改中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也是青年教师学习的过程。
灵动的课堂成学生体验成功的天堂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和展示,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我的语文成绩提升较大。”糜杆桥小学一位学生说。“高效课堂真是对孩子全面锻炼的改革,不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了孩子学习,还充分放开了孩子的手脚,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双冢小学学生王怡心的妈妈由衷地赞叹道。
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教改初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甚至业内人士对高效课堂心存疑虑,经过一段实验之后,高效课堂逐渐显露出的巨大优势,学生逐渐显露出的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学校逐渐显露出的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使家长、社会认可高效课堂并对其赞许有加。原来流失到广东省、咸阳市、凤翔县城等地的学生纷纷回流,重新回到横水一中,他们最喜欢高效课堂模式,成绩上升很快,不少家长多次来校对教改表示支持。横水一中通过高效课堂教改的开展,2012年中考升学率达到58.3%,比2011年提高了2.5%,比2010年提高了13.9%,比2009年提高了31.7%,高中升学率三年内翻了一番多,被县教育体育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凤翔的教学改革实验还在不停地探索和实践之中,为实践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而不断迈进。“春风化雨催花实”,随着全国及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凤翔这朵渭北平原上的课改之花必将开得更盛、更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