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首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中文专场预选赛在京举行

2013-08-05 17:18  人民网

首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中文专场预选赛在京举行

开营仪式

首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中文专场预选赛在京举行

刘彭芝在开营仪式上致辞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熊旭 实习生 潘金洁琼) 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哈佛辩论委员会(简称HDC)和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简称NFL)协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中文专场赛前培训暨预选赛”,于2013年8月4日至8日在人大附中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北、陕西、新疆、贵州、四川、西藏等19个省市的29所全国知名中学30支参赛队伍报名参赛。

开营仪式于昨天上午举行,国务院参事、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组委会主席、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组委会主席刘燕华,中国教育电视台总会计师台级领导范帆以及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负责人高艺出席开营仪式,并发言致辞。刘彭芝校长在致辞中提到:“这次辩论赛的三大关键词是“创新”、“学术”和“辩论”,能够在锻炼中学生口才的同时,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不断的反思,寻找变通突破,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少年英才。”

开营仪式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主持。哈佛辩论委员会和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联合推荐、NFL中国办公室特聘的美籍辩论教练Kurt Anthony Shelton和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于佳佳同学也在会上分别作为教师和学生代表发言。

本次辩论赛采用了美国校园最为通行的辩种——公开论坛式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这种赛制突破了原先流行的新加坡式的四人一组形式,采用两人一组,进行多轮的小组赛和淘汰赛。

来自首师大附中的参赛选手赵钦源说:“原先的四人赛制,有着对一辩和四辩锻炼不足的缺点,现在的二人赛制更有利于辩手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更适合有辩论经验的人参加。比赛中,两人的磨合也至关重要,对深层思维和反应能力的训练效果与往常相比更为突出。”

此次辩论赛的题目为“中国是否应该大幅度加强对转基因食品销售的控制”,针对当前的科学热点,要求辩手拥有良好的辩论技巧的同时,还要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了解。

组委会还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多名知名人士担任辩论赛教练,如被誉为“宝岛辩魂”的黄执中先生、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先生、武汉大学辩论队总教练周玄毅等,都曾经是实战经验丰富,成绩骄人的辩手。

据悉,本次预选赛选拔的队伍将参加今年9月份在人大附中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届时,中文专场的优胜队伍将与先前在全国五个赛区举行的英文辩论区域赛的优胜队伍一起,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的总决赛。该联赛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持续最久、影响力最强的中学生辩论联赛。英文专场的联赛完全采用美国赛制和“以赛代练”的培训模式,已于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五个赛区举行了两轮区域联赛,吸引了近千人次报名参加。每个区域的获胜队伍还于2013年6月和8月代表中国参加全美辩论联盟在美国和韩国的总决赛,这也是中国的中学生参加的最高规格的英文辩论赛。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对9月14日-15日的联赛总决赛,进行网络直播,并将对联赛的主办方、参赛选手进行深入的访谈。学术辩论项目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创新方法研究会、哈佛辩论委员会、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委员会、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和狄邦教育管理集团等机构联合开发并引进,旨在锻炼学生的公开演讲和辩论、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团队合作、快速阅读、心理抗压等诸多能力和素养,从而在获得学业成功的同时,为成为思维敏捷、开朗自信、谦逊有礼的21世纪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职场调查:高考冠军难领军

2013-08-05 15:08阅读

英文传神词:有故事、有逻辑、有画面感

2013-08-02 16:48阅读

中国留英女生怀揣音乐梦想勇闯英音乐圈

2013-08-01 11:40阅读

应届毕业生求职:工作经验成门槛

2013-07-30 09:14阅读

近400寒门新生待“圆梦”

2013-07-26 17:00阅读

爱心企业携书画名家为留守儿童募集善款

2013-07-24 09:50阅读

我省教育厅召开省属高校总会计师座谈会

2013-07-22 09: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