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今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 一年级先认“天、地、人”(5)

2017-08-14 12:35  华商网-华商报

■道德与法治: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政治老师张宏亮因参加前期教材的审读、试教和国家级培训,对教材的接触更为透彻。他最大的感受是新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过去我们都会引导学生认识中学与小学的不同,总结其变化特点,感觉学生比较被动,有压力,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次的教材在编写中,在第一单元的导语中就写到‘生命好像一场旅行。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旅行’‘风景’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好、享受、向往,也意味着不同。它传递的是‘看待成长的立足点是积极的’。这就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进入的中学时代,期待这一时代的展开。教材更进一步在第一框中学序曲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分享,辅以阅读与感悟、相关链接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重新开始,予以改变。”教材处处传递着这样一种价值观——“中学时代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此外,新教材的栏目设置与以前有较大不同,很有新意。

■历史:突出中国梦和公民价值

“历史新教材突出了中国梦、公民价值,所有历史故事选编体现了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等一些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刚刚经过新教材培训的西安三中中学一级历史教师吴怡说。

相较于之前教材所注重的条条框框零散的知识点,新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更加全面系统,并且能引申到当今社会,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注重历史的融会贯通性。此外,新教材涉及钓鱼岛、领土、领海、领空及民族英雄等敏感话题,让“钓鱼岛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更加客观地来看待一个事件的本身,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新教材要求学生的眼光更长远一些,落脚点更高一些,一个历史事件对国家对个人,包括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有渗透。“学生肯定更喜欢故事性强的内容,与新教材相配套,也是历史老师的教学方向,把历史的干条条讲得更故事化、情节化,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吴怡老师说。

记者 杜娟 实习生 赵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小黄车”各区域分布不均 市民专家各有看法

2017-08-14 01:45阅读

西安中院官微开通“智能机器人” 可咨询五万个法律问题

2017-08-12 22:17阅读

西安全市客运站加大对出站、出城车辆检查力度

2017-08-11 20:15阅读

最后170米拆迁接近尾声 10月底西市南路全面贯通

2017-08-11 15:07阅读

西安铁路局三科级干部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

2017-08-11 00:57阅读

打造智慧之城 开放之城 洁净之城——西安市党政代表团继续在成都考察学习

2017-08-10 09:51阅读

落实责任 强化治理 切实履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主体责任

2017-08-09 12: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