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制改革应走向集团化办学
著名教育问题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校划片”是教育部破解择校难题、降温学区房的无奈之举,教育部门可谓用心良苦,但如果只靠单一手段,却只能“扬汤止沸”。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使优质教育资源在量和质两个层面都有实质性的提高,才能缓解择校难题。
要想彻底降温学区房,刘鹏建议更需要深化西安市大学区制改革成果。即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名校通过输出品牌、输出人才、输出管理,实现集团化办学。
专家:推进“多校划片”须有配套措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日前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多校划片”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4年年初,教育部就发文要求在19个重点大城市(含西安)试点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此次可能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范围推进。
“多校划片”之所以被关注,是很多人希望以此来破解择校热。对此熊丙奇则表示,从制度设计上来讲,多校划片就近入学可大幅提高就近入学率,让学位房降温,但从试点城市实际效果来讲,多校划片之后从择校变成了“择学区”,如果学区与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纵使实行多校划片入学,还是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热。
熊丙奇指出,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必须有配套措施。首先,必须在学区内公开、透明配置学位,在学区内成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由政府部门官员、学校校领导、教师代表、学区居民代表、社会人士担任,其中教师代表、居民代表、社会人士代表选举产生。其次,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要全面做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标准,推进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统筹,并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