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仅是对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知识积累的考验,更是对考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应变能力的综合考验。大考在即,有些考生出现了“高考综合征”,极度不自信、反复想象考试考砸的后果,更严重者甚至在考试中出现心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和紧张心理,严重者还会手指颤抖、头晕耳鸣、大汗淋漓、无法自持甚至发生昏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瑶建议考生,首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知,不要好高骛远、追求过高的目标;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越大,焦虑情绪越严重。其次,在考前应当适当做难度适中的题,保持自己的手感和题感以及做题的速度与状态,实现考前模拟状态和真实高考状态的无缝对接。考前还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和舒展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考生心理状态的调节和睡眠质量的提高。
十年磨一剑,考生上战场,家长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对孩子嘘寒问暖、生怕出现一丝的意外。殊不知,这种过度的关心不但对考生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加重考生的考前焦虑和恐慌的情绪。
西安财经大学心理系教授李望舒提醒广大考生家长,不但不要给考生过多的压力,也不要给考生过分的关心;作为家长,应该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宽容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一起收拾房间,给孩子多传递正能量,缓解家里考前紧张的气氛,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担心与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另外,李教授特别叮嘱家长,如果发现考生在考前出现极端焦虑的症状,比如出现幻听、严重失眠等,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心理治疗;若考生情绪波动较大,家长可代为进行心理咨询,切不可掉以轻心。(记者 张潇 实习生 白亚丽 石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