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补丁衣服”已失勤俭教育的语境 造成心灵伤害

2015-01-04 17:31  山东商报

近日有关学生穿“补丁衣服”被老师嫌弃的新闻被网友围观,老师的行为被批评。但是反过来想,这位家长其实也有错。让孩子穿补丁衣服上学,不仅没达到勤俭教育的效果,还会造成心灵伤害。

给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老师责令“整改”,言之“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近日,江苏常州化龙巷论坛里的一则网帖让围观的网友震惊,争议之声四起。被视作俭朴象征的“补丁”,如今竟然和“脸面”画上了等号,部分网友开始议论起这则网帖的真实性。教育专家表示,给孩子进行俭朴教育的方式其实远不止“补丁衣服”。

一则未经证实的网帖掀起一场话题之争,不仅反映了社会勤俭观念的变迁,更折射出当前教育方式的匮乏。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这是一个问题”。

客观讲,“补丁”跟“勤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物质匮乏时代的“缝缝补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将就。家长让孩子穿带补丁的衣服上学,颇有生搬硬套的意味,不仅很难达到勤俭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

不难理解,在多数孩子眼里,“补丁衣服”已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存在,因为扎眼,很容易使当事孩子成为群体中“异类”,造成不良心理影响。而老师称之“丢脸”,责令“整改”,虽然用词欠妥、涉嫌夸张,但并无恶意,甚至可以说初衷是好的。

事实是,在现在,曾经被视作俭朴象征的“补丁”,既不能和“脸面”画等号,又不能和“勤俭”画等号,因为“补丁衣服”存在的具体历史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的一片苦心可以理解,只是其做法过于机械;老师的反应明显过激,但也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真实体现。

现在,家长中支持派和反对派泾渭分明,谁也说服不了谁。“补丁话题”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更折射出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匮乏。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成了一个大问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式的溺爱当然不利于孩子成长,但是生搬硬套式的教育方式同样不可取。除了过度溺爱和另类的勤俭教育,如何探索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2014年12月“西安好人”榜单揭晓

2015-01-04 14:49阅读

西安文理学院广泛组织技能展示活动 提升学生就业率

2015-01-04 11:01阅读

西安百姓2015的平凡寄语

2015-01-03 10:52阅读

西安市举行首次空气重污染应急演练

2015-01-02 13:19阅读

专家:考生功利性强催热考研“变现快”专业

2015-01-02 07:38阅读

围观“英语热词排行榜” 心形符号排名第一

2015-01-01 08:00阅读

中国考研热出现降温拐点 部分高校录取形势严峻

2014-12-31 12: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