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当火车变校车 聚焦“北漂孩子”:还需多少次离别(5)

2014-12-08 08:42  北京青年报

后记

当火车变成校车

衡水英才学校,这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建于1996年,最初是为了缓解衡水公立小学班级人数多、学生入学难而设立。从1998年起,有三十几名“候鸟儿童”乘火车从北京来衡水上学,这个数字在2002年迅速增长到300人,逐步扩展到现在近800人的规模。这所学校的名气逐渐从衡水籍务工者扩散到河北各地在京务工人员,乃至河南、山东等地的“北漂人群”。

“候鸟”的父母们身份不一,他们有的在北京卖水果、住平房,过着最普通的打工者的生活;有的开饭店、卖烟酒,在北京买车购房,拥有了更体面的收入与生活。

抛去财富和身份地位,他们有着共同的困难: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他们还有着同样的梦想: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想让孩子考一个好大学。

也正是由于这种需求,衡水除了英才学校,还出现了两所寄宿制学校接受这样的“候鸟”孩子,每月往返于北京和衡水上学的孩子超过千人,有的孩子仅仅是在上学前班的年纪就早早离开了父母。

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选择,对于衡水的寄宿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他们办学模式的一种成功。只是,当火车变成了校车时,这里面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觉不是那么顺理成章。(应被采访人要求,文中人物姓名均为化名)(文/本报记者 赵婧姝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省推荐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工作启动

2014-12-07 11:07阅读

《弟子规》算不算国学读物?有利于儿童成长吗?

2014-12-06 15:34阅读

蓝田县召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培训会

2014-12-05 17:03阅读

澳1/5外劳受不当雇佣 457签证疑被滥用

2014-12-05 10:00阅读

陕西省举行首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

2014-12-04 10:23阅读

西安市多部门开展“西安市年度企业诚信之星”评选活动

2014-12-03 17:0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