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寝室每周赚10元
王禄宪表示,由于学生寝室管理员不允许配送人员带货进入寝室楼,所以目前使用零食箱的寝室,必须由同学自己下来取新的零食箱,很多寝室因为嫌自己取箱麻烦而退出了。对此,团队暂时的解决方案是配送人员送到楼下,自己取箱的寝室获得价值5元的商品奖励。另外王禄宪还称,在女生寝室,零食箱项目的使用率还几乎为零。至于原因,一来团队难以招到有足够推广能力的女性兼职;二来女生对外来事物防备心较强,一般都以零食吃太多容易长胖为借口拒绝零食箱;三来即使是有需要的女生也普遍对食品有较高要求,非某品牌某口味不可,这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成本上难以接受。
朱建丰表示,受覆盖面太小所限,项目利润难以提升。零食箱内有十多种食品,主要是饼干、牛奶、面包、泡面等单价不超过5元的休闲食品,大致售价与超市持平,某些商品价格有10%的上涨或下调。经统计,目前单个寝室每周消费额在70元左右,每周产生利润不足10元。项目整体收支平衡,略有盈余。
计划用函数预测消费者喜好
对于将来,朱建丰表示,目前团队给零食箱配备了3种尺寸,3类套餐,以期符合各类人群的消费习惯。他还透露,团队正计划和专业人士合作开发一个统计零食整体购买情况的程序,通过函数来预测用户的喜好。将来,该程序只需凭借各类食品的销量变化情况,就能自动生成本周的食品清单,最大幅度地贴合消费需求。
“我们做的不仅是零售,而是建立了一个通往用户的渠道。”朱建丰说,虽然零食里卖的都是5元不到的零食,但是它成功进入了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了这个渠道,很多附加的商业产品也可以进来。“在之前的某次创业交流会上,当我们提出这个方案后,就有很多企业想在零食箱上做广告,或者在里面放置推广消息,其中还不乏一些名企,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他们难以获得的渠道。”
结算诚信问题是隐患
杂志主编谭刚强认为,把生意做到学生寝室里去,确有一些新意,但需要考虑到结算的稳固性问题。零食箱的结算需要同学们自主在表格上标记,这关乎大学生结算诚信的问题。在目前,该问题暂时还没有凸显,将来该项目若是在重庆各高校内大规模推广,一旦有人钻支付的空子,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