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1.昨天,又一官员的财产,通过反腐的形式,“公示”在大庭广众之下。起初,主人公被以“河北一科级干部”的名义,羞答答地出现在“河北省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警示教育大会”的消息中。很快,禁不住人们对这个官员家中被“搜出现金约1.2亿、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的热切追问,来自追加的消息,报出了这个可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小官巨贪”奇迹的职务与名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
2.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10月31日表示,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2亿元现金是什么概念?将这些现金叠加起来,高度约为200米,相当于66层的大楼。笔者以为,除了家中涉案现金创纪录,魏鹏远案还有一个看点也许更值得关注,那就是:台上台下,人前人后,魏鹏远演绎的双面人生,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问题阐述】
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因腐败落马的官员似乎特别多,从国家级正领导人到基层科级干部甚至不入流的股级干部包括办事员,涉案官员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一个精准的数据,但近两年光倒下的副部级以上官员那也应该达到了几十个。当然,虽然倒下的官员无数,但从中国庞大的官员队伍来看,倒下的官员永远是极少数,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官员绝大部分还是清正廉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是孔繁森。
与马超群创造小官巨贪奇迹的,是如此巨大的贪腐动作,竟然直到中央巡视组光临之后才被发现。撇开其中可能构成的种种猜想,有一点可以肯定,此前的反腐监督、法治监督,没能有效地及时发现并断了这个小官巨贪的欲途。这与监管机制有关,同时与当地监管力度不无关联,因而教训相当深刻。
官不在大,而在权实;权无大小,重在监管。“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把科长不当官”,这些话,在对权力的尊重上适用,对反腐的机制上同样管用。科级干部马超群,用贪得的亿万身家,再次给反腐监管机制,敲响了一记刺耳的警钟,同时也验证了“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必要性,对于反腐来说,并没有权重之分和大小之别。
科级干部马超群的财产,通过反腐的形式被公布,与通过中央巡视组的深入而揭开,有多方面的教训可以总结。但核心的问题并不在一个官员权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贪腐官员的胆子大小,而在对于权力的监管机制,是否构成了无处不在的透明与到位,是否实现了透明前置、监管前置的笼子体系。否则,民众便会在拍到的苍蝇、抓住的老虎贪腐数字公布之后,被他们的财产惊得一愣一愣的。
【原因分析】
1.所在部门权力过大、权力集中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被查处的这些人大多既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具体项目的审批者,可以直接决定和掌握许多企业的利益得失,想方设法求助于他们的人很多,容易诱发腐败。
2.在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存在漏洞,缺乏监管,审批权运转不透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3.收钱办事成为这些人的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长期共同受贿,形成窝案串案。
【影响阐述】
在河北相关部门11月7日开的会议上,马超群人已接受调查,12日的消息还以“一科级干部”的名称含蓄告示,或许当地官方有着细致的考量。但事实上,马超群的名字和职务最后被提溜出来,并没有产生多大的负能量。可见相关部门的多虑中,多少过虑了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事实上,民众对于反腐,最大的心理障碍不是贪腐的官员大小,也不是贪腐的数量多少,而是各级各地在反腐过程中所展示的决心和信心。不因小官的巨贪数目而揣度所有大官如何了得、不以巨贪的小官而推测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洁净程度,这个道理,人们还是在心里兜着底的。将反腐成果有一说一地坦陈给大众,民众便会更多地在信心的堆积中收获正能量。
【对策分析】
1.明确官员手中的权利与责任。限制个别部门权力过大,权利过于集中且不透明。往往主要负责人既是项目的审批者,又是利益的监督者,这样极容易导致腐败。
2.加强监督。这些握有垄断权力的官员,由于缺乏监管,已经沉醉于失控的权力场中。失去控制与监督的权力持有者,不仅被利益蒙蔽了官德、人格,更严重的是污损着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所以,应加强监督。
3.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大家的反腐意识和抗腐能力。由于所谓的潜规则的存在,让很多官员在不知不觉中腐败越陷越深,而人民群众的对于这种腐败往往也熟视无睹,导致腐败积小成大。因此,应加强法制宣传,让大家认识到这是违法行为。
【内容链接】
据了解,1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重量约为1.15克,面积为(15.5cm×7.7cm)119.35平方厘米,由此推算2亿元人民币铺开有3.34个足球场大。1万元人民币约重115克,2亿元人民币则重达2.3吨,体积约为2.3立方米,可以装满64个20寸的拉杆箱。而单张共计1万元的百元纸钞摞起来,厚度在1厘米左右,2亿元的话摞起来就有200米高,相当于66层楼房的高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