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浙师大教师将手机教学引入课堂 巧变玩具为“教具”

2014-11-13 08:07  人民网

大学课堂里爱玩手机的“低头族”,令不少老师头痛。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浙江师范大学一些教师却借势将手机引入课堂,把学生手中的手机从玩具巧变“教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课堂教学。

浙师大教育技术系主任黄立新教授一直在探索利用平板电脑或大屏手机开展课堂教学。在他指导下,学生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个Socrative的客户端,并通过客户端接收老师定向发送的教学问题,再将答案发送到指定网站。

就这样,每个学生的应答状况第一时间就能呈现在与电脑相连的教室大屏幕上。“及时的课堂应答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和老师课堂互动的主动性自然提高了。”黄立新介绍,老师上课时若在移动终端安装一款名为Explaineverything的教学软件,不仅可以不用固定站在同个地方点播课件,还可以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拍摄的解题和制作模型情况。

记者了解到,浙师大还有不少老师像黄立新一样,纷纷根据各自的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织教学、开展互动讨论、检验教学效果。

城市规划专业的胡梦翔老师就用手机让学生们“动”了起来。“学生用手机上网查资料,尤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三五分钟查询后快速组织答案,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此外,借助微信转发推送最新的设计成果或专业文章也成了胡梦翔的教学辅助活动,“专业教学常用到图纸、案例,一些专业的微信内容也符合学生使用手机阅读的习惯。”

而在音乐学院的和声课上,只听刘健老师一声“1分钟拍照,课后整理复习”,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机拍下黑板上详细的和声分析结果。在刘老师看来,“这门课的重点是要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分析过程,拍照比埋头记笔记节省时间而且效果好。”学生也说,课堂上还能把手机当音响用,可以随时播放音乐,查看学习视频。排练没有钢琴伴奏时,还能用节奏软件打节拍。

“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让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但如果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也可以变成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平台。”浙师大本科教学部主任赵雷洪教授说,之前,外语学院骆传伟老师也曾运用手机微信技术与网络答题系统,开展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浙师大还为全校师范生开设了为期6周的教育技术实验课程,开展手机屏幕无线投影显示等8个实验,培养未来的教师也能灵活运用数字教学技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成都高中学生体测总成绩不达50分高中不能毕业

2014-11-12 17:05阅读

毕业季or“纠结季” 90后大学毕业生遇“选择障碍”

2014-11-12 11:35阅读

全国将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保证每个学生会踢球

2014-11-12 07:12阅读

南京出台“科技九条” 鼓励高校师生创业创新

2014-11-11 08:42阅读

专家学者谈经典阅读: 最美的年华读最好的书

2014-11-10 12:08阅读

90后婚礼遇尴尬 小夫妻竟然有八个家长

2014-11-09 01:33阅读

学霸表白引围观 送花点蜡无人机拉横幅

2014-11-08 09: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