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鸿也非常推崇这种方式,“学生对国学的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学习语文,要读,要咀嚼品味,体会诗文背后细腻的情感。”
徐国鸿表示,加重国学内容,增加内容主体是文言,“初中语文学习的难度肯定会增加,但是并非不能接受。”他建议,选材相对来说要浅显一点,适合读背,静静咀嚼。记者 岳霞
市民故事
90岁爷爷只读了两年私塾
90后研究生感叹“更智慧”
90后杨天泽在英国杜伦大学读研,因为做过孔子学院相关志愿者,也算是国学的忠实拥趸。接受国外教育的人如何看待国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天泽讲了爷爷的故事。
在他眼里,90岁的爷爷“有文化”。其实,他爷爷并没上过正规的学校,只是小时候读了两年私塾,后来驾条渔船,从洞庭湖到长江,总算把一家子从饥饿困顿中拉了出来,到现在,已经繁衍成一大家族。“我爷爷喜欢看天气预报,有时吩咐家里人明天不能晒被子,他不说他看了天气预报,会说‘雨前庭蚁闹’。”杨天泽说,家里每年春节的对联都是爷爷亲拟,功底扎实,“我根本写不出”。
在英国,现在找工作很困难,杨天泽觉得学习压力大,总觉得知识不够用。但他认为,爷爷虽然只读了两年的《弟子规》《千家文》《三字经》,却“妥妥地”比他更有智慧。
“我觉得国学,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杨天泽这样表达他的理解。
网友观点
@jj王小明:读中华经典很好啊,古文越早读越好。文学就是要积累到一定量才能有感受。
@不明不白:古人的精神财富、经典的文化瑰宝需要靠教材来传承和延续,我们的教材,应该留点精神财富给孩子。
@jkiuy118: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古典诗词,不能要求太高太急,能熟读几首、背诵几首,就足够了。
@另有其人258:古诗文的作用很重要, 所以,合理的、适量的、循序渐进的古典文化熏陶,对个人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hwy520:合理即可,也别一窝蜂,过犹不及。
@way8188:新增古典诗词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增加多少、在几年级增加,这应该有待考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