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黑洞”之说,似乎只是一种想当然。江苏省曾有几所重点高中在全省试点优先招生,并没有产生“衡中现象”,也没有造成所谓“县中沦陷”。江苏至今尚有几个地级市让某所学校在本地区优先录取部分学生,似乎也没有如衡中这样特别冒尖,所在市的其他县中也安然无恙。江苏省南通市是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南通市教育局直管的十多所市县高中,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其它县管的乡镇高中大多高考业绩不凡,未曾有什么“沦陷”。这说明什么呢?是依赖优秀生成就了这许多名校吗?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的海头中学是三流生源的高中,他们学习借鉴衡水中学的经验,改革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使这所地处偏僻的乡镇高中无论高考成绩,还是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个性发展,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可见“掐尖”说、“沦陷”说,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学校的发展需要钱,但所有的名校都不是钱堆出来的。衡水中学是全国高考最牛的学校,但并不是经费投入最多的学校。学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关注,需要政策的扶持,但没有一所名校是领导宠出来的。在物的因素之外,是人的因素,是内在的因素。
衡水模式的利与弊
衡水中学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准军事化、标准化的管理,最让专家诟病,也最让大众猜疑。“炼狱”“考试集中营”是对衡水中学的贬称,然而,这恰恰是衡水中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衡水模式”。从管理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这种模式的利弊进行剖析。
首先,时间管理的精细化是否必要。朱熹有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不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感叹青少年时代不能很好地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以致学业荒疏。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帮助和指导学生安排好时间,精细化管理时间并没有什么不妥。
其次,怎样精细化管理时间。每天24小时,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因人而异,对于高中学生,如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学校的各种制度,就其实质即是时间如何分割和支配,学校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便是时间的管理。学校当然不能完全剥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里就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即什么性质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需要多少时间给学生支配,怎样支配等等。
再次,时间管理精细化的意义在哪里。中学生自觉程度不高,自控能力不强,时间观念不明确,这是普遍的现象。学校教育要管理时间,并在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控能力。学会自由支配时间,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利用时间,这一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当然,如何让衡水中学的时间管理变得更为有效,更为人性化,这的确可以研究。然而,夸大其词丑化衡水中学的时间管理,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因为学校时间管理精细化,所以学生生活节奏快,学习负担重,精神紧张,疲于奔命,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专家们想象中衡水中学学生的生活状态。事实到底如何呢?
到过衡水中学的人无不感叹这所学校学生精神之饱满、神情之乐观。衡水中学的学生有理想,有奋斗目标,有个性创造展示的天地,有精神渲泄的渠道,有睡眠、运动、营养的基本保证,有吃苦耐劳、受挫折的心理预期,有家庭社会所给予的鼓励期盼,有竞争胜出的积极愿望。
幸福与否是一种感觉,学生最有发言权。专家自己也认为“一些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感恩真诚而朴实,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固然又苦又累,但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这十数年,伴随衡水中学腾飞,数以万计的学生考进大学、进入社会,毕业生中没有埋怨、更无攻击学校的,这本身便是奇迹。
衡水中学并不尽善尽美,但衡水中学佐助学生生命成长的不凡业绩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