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专业遇就业“红灯”,高校专业设置如何走出尴尬之境?
旅游管理、音乐表演、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最新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曾经挤破头的“热门”专业如今却遭遇就业寒流。
专业热门一哄而上、遇冷就关门停招,高校专业设置如何走出尴尬之境?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冷热背后有何玄机?
法学,曾是受人青睐的专业,这次却出现在北京、上海、河北、内蒙古、浙江等10多个省份的“就业难”名单中。
中国校友会网曾调查中国各地区的高考状元,近10年选择就读法学专业近百人,在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如今,这个热门专业几乎遍布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则持续遭遇就业尴尬。
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表示,学校不看就业情况,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从根本上讲是不科学的。
此次公布的湖北高校本科专业最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看似“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专业为何“中枪”?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这些专业本来是社会需求的,但诸多高校一窝蜂地设置相同专业,并在同一时期扩招,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在现阶段集中爆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