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公务员群体
诚如《公务员收入之真相》一文所言,腐败都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公务员其实就是办事员,哪有什么权力去腐败?有权力的领导又怎会冒违纪的风险为这些普通公务员去弄灰色收入?
其实,即便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想清楚两个问题:其一,任何一个群体,底层的普通人才是最大的基数;其二,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完全指代他所处的群体。
公务员是一个笼统的群体概念,这里面有地区、部门、工种、岗位等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即便有的地区、有的部门、有的工种、有的岗位的确收入不错,也绝不能表明这个群体就都是整齐划一,都有高收益。同样的,我们也绝不能出现了一些贪官污吏,就要拉上整个公务员群体陪绑,把这个群体同腐败和灰色收入划上等号。
把一个群体贴上某种标签,很容易使这个群体“脸谱化”,也很容易造成对这个群体的“污名化”。对公务员群体如此,对其他群体也是一样。因为校长猥亵女生,就把“校长”们等同于流氓;因为老人为让座与年轻人发生争执,就拿“老人变坏”和“坏人变老”说事;因为有官员畏罪自杀,就先验地把忙于工作、因公猝死的官员想象成“背后必有问题”……显然,这样的例子,根本不在少数。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分属某一个群体。今天对别的群体随意吐槽,明天自己所处的群体也可能躺枪。群体污名化,最终必然是对个体的误伤。对此,我们还是多一份理性为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