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了,我和室友还形同陌路。”在重庆上大学的倩倩(化名)每天一想到回寝室就无比沉重,因为另外三个同学回到寝室就刷手机,各玩各的,几乎没交流。对此,专家分析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比较自我,交流沟通能力较差,建议大学生们放下手机,多和同学相互了解。
现象:熄灯上床全玩手机
倩倩说,同寝室的三个同学来自不同地方,大家不会主动聊天。“都开学一个月了,寝室里的室友还不熟悉,每天上课、吃饭都是自己一个人。”
大三的张钰婷说,以前才进大学时每晚熄灯后都是寝室里的“茶话会”,大家聊得十分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熄灯后的“茶话会”被手机慢慢取代。室友上床耍手机一般都会带着耳塞,有的边听歌边刷微博、朋友圈,有的看电影,还有的不停聊微信。“最搞笑的就是,明明在一个寝室,有时我们居然在微信里聊天。”她无奈地说,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拉远了距离。
记者采访了35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17个,女生18个,大部分男生表示,在寝室里大家很少交流,如果在一起聊天基本上话题都是围绕手机游戏、配置等;多数受访女生表示,如果寝室中有一个人比较活跃会加入到话题讨论中,但如果室友没有主动开口,基本都是各自玩手机,看电影。
专家:回归面对面的交流
教育专家陈志林表示,如今大学生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已与新媒体紧密联系起来,以前很多要靠人与人沟通来解决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同时,如今的大学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流。陈志林建议,大学生要学会主动与同学交流,要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培养人脉关系。大学生们不妨放下手机,组织集体活动,如逛街、郊游、吃饭等,回归到面对面的交流中去,这样有利于进入社会后的生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