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荒唐买卖,改革重构评价体系才是关键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2000年以来,国家曾多次严打买卖论文的不法期刊,呼吁“严查买卖论文乱象”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这一产业却在一片喊打声中不断壮大。专家认为,买卖论文难根治关键在“唯论文是”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
“你才华再出众,若没有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规定篇数的论文,评职称、拿学位、申报科研经费,甚至出国、选院士,统统‘一票否决’。”李华说。
不仅如此,全国各个高校几乎都规定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无法获得学位。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技术人员甚至国企员工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时都被要求发表一定量的论文。
青海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高永宏说,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如医生护士,能够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痛苦,应该算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医生,但他未必能写出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来。然而,没有论文就评不上职称,没有职称,就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并阻塞了上升道路。
专家们认为,终结买卖论文乱象关键在于改革重构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体系。以工作实绩、创新能力为评职称的条件,而不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的级别来衡量。
专家认为,让发表论文与考核评定脱钩,没有了市场需求,“买卖论文产业”自然土崩瓦解,学术期刊自然回归本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