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记者一天收到“手机女友”的信息十余条
昨日上午,记者花了20元钱,在一家网店购买了一天的“手机女友”服务。不到10分钟,一名自称“晓莹”的女子加了记者的微信,通过语音信息询问“吃午饭了吗?想聊些啥?”
记者称,最近工作太累、压力很大,“晓莹”说:“有工作证明你还没失业,比很多人幸福,多想些开心的事。”她同时还发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在随后的聊天中,“晓莹”又讲了一些笑话,逗记者开心。但我们对双方的个人信息,一直避而不谈。晚7时许,“晓莹”又主动发来语音短信,询问“在忙什么?要不要聊天?”
当天的服务结束后,记者统计,“晓莹”确实按照网店承诺,主动发来了10多条语音信息。最后,她还不忘用甜美的声音提醒“请记得给好评哦!”当记者故意提出,想跟她进行视频聊天,或者向她索要照片时,“晓莹”一概礼貌地予以拒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手机女友”服务中,客户将费用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网店店主根据业务量,按周或按月向“手机女友”支付提成。如果客户是回头客,提成还会多几元钱。
【说法】
专家认为过度沉迷虚拟生活有害无益
湖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继涛说,一些人在现实中存在交往障碍,或者为了填补情感空白,想通过购买虚拟服务寻求心理慰藉。但事实上,“手机女友”更像是一场游戏,在这场陌生人虚构的梦境中,不排除存在欺骗行为,若过于沉迷其中,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社会观、交友观和婚恋观,甚至会让他们的社交障碍进一步加剧。
武汉荣格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黄进军表示,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快,感情也可能出现波折,但“手机女友”服务只能让客户的心理得到暂时满足,就像隔靴搔痒,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年轻人应该多走出去,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而非依赖虚拟平台。
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律师戈仁锋则提醒,近年来,各类网络新兴事物层出不穷,“手机女友”服务就属于这一类。因其服务内容难以界定,目前法律上对此并无相应的约束条款,但买卖双方都应保持谨慎态度,规范沟通内容,注意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不应泄露太多的个人隐私,以免反受其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