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烟囱灰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购车合理决策问题的研究、具有自启动功能的球轮机器人平台……这都是刚刚结束的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小选手的研究成果。作为全国顶级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赛事之一,能参加这一大赛的“科技小达人”,个个都有着骄人的科技成果。在大赛中,无论是面向公众的项目展示环节,还是类似头脑风暴的科学讨论会,抑或面对专家院士组成的评审团答辩,许多选手都是毫不怯场,他们中的不少人,也许就是未来的大科学家。
史家小学生,最爱看井盖
在史家小学的小学生王玥琳眼中,井盖虽不起眼,却与不少公共问题相联系,如不合理的井盖位置会导致噪音污染、增加交通事故。
2013年假期,王玥琳和家人去新加坡。发现了井盖并不像北京的井盖那样会造成交通隐患和噪音。回到北京后,她一直都在琢磨这件事,通过查找资料得知井盖设计和安置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王玥琳连着12天都出去做观察和记录,并对广渠门一处井盖密集路段和长安街一段没有井盖的路段进行测试,在不同时间段里以某个红绿灯位置为标准,距离100米设立观测点。
经过认真地观测和记录,王玥琳发现,在井盖密集路段上,300米的路程就有100多个井盖,她又以一个红绿灯的放行时间为标准测量车流量,估算两分钟内的噪音平均值。经过这些研究,王玥琳发现了一个规律:在早高峰时段,无井盖路段的噪音比井盖密集路段低。
由此王玥琳想到,在城市井盖密集路面上,只要改变了井盖的位置,使其集中在一条车道位置,就可以减少因车辆碾轧井盖而导致的噪音,并且还可以减少交通隐患。
“目前只是初步设想,未来如何将井盖问题彻底解决,而且在实际改进过程中工程量最小,是将来会继续思考的问题。”
初三小女孩,宠物是蜘蛛
亭亭玉立的袁意舒是北京市二中初三的学生,虽然面临中考,但她依然兴致勃勃地研究着她的课题。她的论文《迷宫漏斗蛛等三种蜘蛛的步足自残行为和再生现象初探》获得了一等奖。
这个漂亮的女孩对蜘蛛的兴趣早在三年级时就开始了。最早面对蜘蛛时,袁意舒像别的女孩一样感到害怕,当她伸手触摸蜘蛛的时候,发现蜘蛛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她对蜘蛛从恐怖排斥,到后来的喜欢并钻研,现在仅她所做的蜘蛛科研笔记就有不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