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30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提升教师队伍“正能量”。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师德建设政策体系的全覆盖,从而让师德建设不仅成为一种道德的呼唤,更成为一种制度层面的约束。
30年来,我国曾先后4次颁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等规范要求。
1997年、2005年,国家教育部门分别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3年和2014年的两年间,《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出台,关于师德档案、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越来越多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刻内涵。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女教师周玉兰在路遇劫匪生命受到威胁之际,大声喊出“什么都给你,留下孩子们的高考准考证就行!”四川省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用行动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保护学生的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用行动阐释“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回更多人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凤凰涅槃!”
在这些普通而又伟大的教师身上,彰显了中国教师的美好形象,展现了新时期丰富的师德内涵。新时期教师群体的良好风貌,正是促进中国教育发展前行的“正能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