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大学生办“真人图书馆” 只“借”人不借书(3)

2014-07-30 12:38  华龙网-重庆商报

6本“真人书”

6个大学生 来自不同地方

现场共有6本“真人书”,他们都是大学生,有瑞士小哥、中越混血儿、土耳其萌妹子,还有港大学子等。准备读书时,6本“真人书”分别在不同阅读区等待着读者,读者们则根据读书卡,进入对应的阅读区。

商报记者走进四号阅读区,得知这本“真人书”名叫汪晓莹,是香港大学物流专业的学生。她站在台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向围坐在她身旁的读者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利用假期去其他国家的打工生活等。她还在阅读区“暴走”,形象地展示自己在中国香港的快节奏生活。在分享中,不时有读者进行提问,大家还会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中场休息时,除了有趣的游戏互动外,大家还可互换读书卡,进入心仪的其他阅读区。还有些读者在现场意犹未尽,便互留联系方式,相约着网上交流、下次再聚。

如何阅读“真人书”?

1 进场时取读书卡(卡上写有数字编号和人名)

2 根据读书卡,进入对应的阅读区

3 阅读“真人书”,可相互交流

4 互换读书卡,进入其他心仪阅读区

读“真人书”的那些故事

A 增长见识 有助教学

吴书麟住在江北,从事英语相关工作,这是他第三次参加真人图书馆活动。他告诉商报记者,他在逛街时看到这个活动,觉得很有意思便参与其中,之后两次他都带着朋友一起来的。

“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真人书’的社交方式值得推广!”吴书麟告诉记者,通过活动,他交到很多朋友,了解国外的知识,这对于他的教学很有帮助。

B 走到线下 释放压力

胡秋雨是西南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老家在璧山,她在豆瓣上看到该活动后,便和好友王泰雯一起,从璧山赶到活动现场。“放假在家,多数时间都在上网,有这样的线下交流活动,路远点也要过来。”

胡秋雨笑着告诉记者,比起上网,自己更喜欢在现实中与人沟通,她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通过分享活动,自己不仅长了见识,还释放了压力,以后有活动,她还会来参加。

C 感受年轻 学会反思

相对于这群年轻人,王德义是位大龄读者,他今年35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他在现场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有朋友曾参加过真人图书馆活动,还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自己看到后很感兴趣。

“和年轻人聊聊天,能了解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王德义笑着告诉商报记者,他现在才知道,原来有些国家的地铁站里是没有安检设施的,原来俄罗斯服兵役的时间和他之前想的不一样,“我们还可以学习他人,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更年轻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学生啃老7年被赶出家门 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

2014-07-30 12:14阅读

从他人遗忘的自主终端机中取财行为如何定性?

2014-07-30 10:21阅读

高考状元笔记暑期网上热销 单科几十元一套

2014-07-30 09:53阅读

直击都市高校毕业生新晋职场真实喜忧:忙、房、盲

2014-07-30 01:27阅读

医院停车难这“病”咋医? 西安部分医院停车攻略

2014-07-29 18: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