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大学生就业季面临解约考验 聚焦身边多重阻力(3)

2014-07-21 18:21  人民日报

一旦解约,学校和用人单位可能承担隐性成本

随着劳动力就业机制的市场化,违反三方协议的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如果各方遵守三方协议,则实现了多方共赢。但如果出现学生想换工作、有了更理想去处的情况,不仅学生求职会受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也或多或少要承担损失。

南京大学一位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违约,但绝大多数学生在签三方时是比较慎重的。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并不鼓励学生违约,一方面,被违约单位未来招聘和录用该校学生的意向会降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过多地占有就业机会,会挤占其他学生就业空间。所以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反复强调,大学生应该遵守契约精神,签订三方协议前一定要慎重,以免给自己和拟用人单位带来不便。

对用人单位而言,未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同样无法保证自己的用工利益,由此产生的隐性成本只能由单位承担。

新势整合传播机构副总裁陈俐分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她告诉记者:“解除三方协议对用人单位来说,招人成本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会打乱公司用人计划。而且本来招录的都是很有潜力的人才,他们的流失对单位是一种损失。”她们的解决方式是让学生先经过实习,深入了解工作后,再签订三方协议,近年来她们单位三方解约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杜绝。

专家解析,三方协议只是意向而非合同,应形成妥善的解决机制

三方协议的设立初衷是保障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的意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方协议的作用逐渐在削弱。

南京大学的这位老师认为,目前三方协议对用人单位的约束相对较少,更多规定的是学生违约后所应承担的责任。过去都是学生违约的多,近几年用人单位违约的情况有所增加,但学校这边只能将其列入黑名单,不欢迎其来招人,此外没有太多的约束办法。

三方协议对学生的约束力也有限。梁枫律师告诉记者:“很多情况下,大学生虽然签订三方协议,但在不去报到的情况下,也可以跟其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只是档案无法转入,这会影响干部身份的认定等。因此,三方协议最大的约束力其实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单位的工作岗位,实践中的效力范围是有限的。”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彩霄认为:“三方协议是带有就业意向预约性质的协议,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工作意向的表示,并没有形成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者违约相比,大学生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相对轻微,一是并没有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的损失并不高。但三方协议所确定的只是就业意向,大学生解除这种就业意向具有合理性,“与用人单位相比,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保护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权。”

胡彩霄认为,鉴于三方协议是未来确定劳动合同的意向性协议,在此类纠纷发生时,可以参照《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规定精神来处理,大学生有解约的权利,但应该补偿用人单位付出的成本。学校作为三方协议的一方主体,也有义务在出现纠纷的情况下从中协调。

但实际情况是,鉴于三方协议规范内容的特殊性,仲裁不受理,诉讼时间拖长对各方都不利。胡彩霄认为,目前需要健全纠纷解决机制,畅通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联系,兼顾各方权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生活快餐化阅读电子化 毕业季二手书不好卖

2014-07-21 17:21阅读

尊民意,显民主,和谐发展 ——西安市育才中学召开第六届工会换届选举大会

2014-07-21 16:15阅读

豪华餐厅“隐身”高校 可点野生娃娃鱼一桌菜上万

2014-07-19 09:07阅读

大三男生骑行西藏状况不断 经历塌方还摔断手臂

2014-07-18 17:33阅读

西安市四位一体引导文明旅游

2014-07-18 00:23阅读

高考学霸微信卖笔记 限量30套一天内被抢光

2014-07-17 10:33阅读

公务员考试600神句热传 专家:大而化之不受欢迎

2014-07-16 11: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