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盛行于古希腊各个城邦的体育理念。同样,苏格拉底认为,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灵魂和健康的身体。古希腊斯巴达的勇士们能以几百人之力,击退波斯帝国的首次进攻狂潮,从而为希腊各城邦联合抵御波斯帝国的毁灭、存续灿烂的希腊文明创造了先决条件,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智力,缺一不可。
但是,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仅以近视而言,我国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
2013年3月,在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1936年出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席话引发全场一片感慨声:“现在有些年轻人连引体向上都做不了,我还能做20个!”时至今日,全国13%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超过20%的肺活量指数不合格,营养不良的占38%。统计显示,全国仅小学体育老师就缺24万人,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青少年体育教育。
阳光少年肩负未来,未来的中国,需要的是体魄强健、人品厚重的人才;民族的未来,正是由这些孩子的成长所铸就。“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一个世纪前梁启超的期冀之语,赠与的正是每个时代的阳光少年,而绝非那些高分低能的“神童”、有才无德、身体羸弱的“天才”。
1994年,陕西的未来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书籍《跨世纪的一代》,分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五卷。其中,身患进行肌营养不良症、难以站立却又自立自强的西安女孩李欢,18岁就发明“汉子全系码”的杜冰蟾,出生在美国、5岁随父亲回国时只会几个汉语词,在几年时间内学习和人品得到普遍认可的女孩苏进……这些书稿和真人真事,让印刷厂的工人都流了泪。
从本质上看,这些跨世纪的一代,和如今的阳光少年,竟有如此的相通之处。积极乐观、豁达向上、勇于奋斗,从来都是中国孩子们的优秀品格,也从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
另外,当现今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被抨击的同时,也请人们想一想,正是隋朝初创的科举制,为出身寒微的平民子弟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使得他们不必像生存在九品中正制下的鲍照一样“拔剑四顾心茫然”。家庭和个人同样属于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培养出更多的阳光少年,我们为何不从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做起,自己创造未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