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政策的改革,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些体育生。6月9日,参加完高考的高三学生吴晓(化名)有些懊恼地说:“自己三年练了三年田径,最后也没有取得名次,只好去参加高考,希望可以随便上一个大专。这个政策再早几年出台,自己也没必要在这一棵树上吊死,早早地就放弃,努力学习文化课。”
当然也有体育老师表示,对于那些想要将体育作为职业选择的学生,加分政策的改变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策的改变只是促使他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训练,其他方面仍旧照常。反倒是政策改变,促使许多学生选择某一项体育运动作为爱好,终身受益。
政策的改变,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影响,但不难看出,这些影响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教育的本质意义。
反响:少些功利 回归公平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任何关于高考的政策都是一个指挥棒,引导着学生、家长、学校的行动。在西安某省重点中学从事高三教育快20年的胡老师说:“保送生集中到名校,这无形中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名校有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去进行竞赛生的培养,普通学校根本没有能力这样做。我很赞同保送生制度的改变,这样最起码在起点上我们和五大名校是一样的。”
而面对奥赛目前受到的各种非议,安振平认为:“这是一个让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减少功利性的契机。很多家长为了高考加分,一窝蜂地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培训,这种做法完全忽视孩子的意愿和能力。这种功利性的做法或将随着加分的取消而取消。甚至可以对小升初阶段的奥数热产生一定的降温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育评价研究所副教授刘天才认为,取消奥赛加分、减少保送名额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加分、保送制度在最初制定时都是想在高考分数之外,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太多加分的造假行为,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也被社会诟病,使得取消加分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些高校早已不在接受某些方面的高考加分和保送生。”在刘天才看来,加分、保送制度的功利化现象的凸显给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最终还是要改变用单一分数作为评价的选拔标准,通过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系统,让高考回归公正、公平。
记者 王睿 实习生 江睿龙 李岚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