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专家提醒】:
家长良好心态能给孩子更多信心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该注意些什么?记者也请教了杭州市心理卫生中心文一路心理咨询门诊部心理咨询师宋海东。宋海东说,此前他们也遇到过类似案例,孩子没什么情况,家长自己反倒紧张得不行。他认为,在考试前家长先给孩子摆正位置,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实际上也能给自己减压。同时,在考试前家长应该保持心情愉快,让孩子感受到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孩子就会感到父母的紧张、害怕,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另外,在高考来临前,家长们也不应该去刻意改变平时家庭的生活习惯,造成“如临大敌”的气氛。“这样造成的心理暗示不但会让孩子紧张,更会让家长在不自觉中背上压力。”
最后,宋海东也特别提到,其实不仅是在高考、中考来临之前的特殊时期,在平常生活中,家长们也会感到各种压力,“一定要通过某些方法去释放,比如和朋友倾诉、外出旅游之类的,千万不要憋在心里。”》》详细
“过度关心是很大的压力”
林薇(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专家):大战在即,陪伴其实已经是最好的鼓励。家长如果看到孩子压力很大,看书看到很晚,可以适时说一句,你努力了就好,爸爸/妈妈都看到了。如果看不出孩子的状态,可以问一句,需要我做什么?如果孩子说,不需要,那就出来,有些孩子确实不喜欢爸妈围着自己转。
家长要有“共情”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过度关心是很大的压力,有些家长会把山珍海味拿出来给孩子吃,定宾馆定酒店等等,都不是好的做法。孩子看到家长投入越多、付出越多,压力会越大,担心回报不起。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高考不是结束,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
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妥行为,比如熬夜看球、上网、打游戏等等,家长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交流表达理解,再共同探讨有什么其他的放松方式。有的孩子甚至会崩溃大哭,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高考的故事,跟孩子说,你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把个人的重要经历推到整体里,他就会觉得人人都是这样,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没必要这么紧张。
考生和家长应警惕高考考前焦虑症
临近高考,许多考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紧张、失眠等考前焦虑症,为此专业老师专门给考生和家长支招。
专家认为,考生临考前出现焦虑其实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情况不严重的话,考生完全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女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心里话、自己的一些担心跟同伴倾诉一下。而男同学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打打球、跑跑步,来缓解、释放心理压力。但一定注意不要过度放松。唐山一中心理咨询老师周霞说:“家长要提醒孩子松弛有度,过度放松会影响孩子的状态。”
专家还认为,家长可以关心孩子,但没必要刻意关怀。而是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做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事情,尽量少说多做。
周霞建议,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这能极大增强孩子的信心。同时,家长也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过多的鼓励会给孩子制造无形的压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