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VS反对]
“断网”能否标本兼治?
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全靠自觉
也许正因为 “手机强迫症”难“戒”,学校“断网”让学生没有了上网的便利,成为一种督促刷屏族“抬头”的一种外力,因此,这一措施得到了不少学生的支持。
对于学校在上课时间实施“断网”,上海海事大学大二学生小潘说,刚开始有些“手足无措”,“突然有一天在教室里发现连不上WiFi了,大家都在问怎么回事,后来才在论坛、人人上看到原来是学校关闭了WiFi。”小潘说,刚开始大家反应都挺激烈,有些同学还有点抱怨。
如今这一举措已实施了大约两个月,大部分学生表示都已经从最初的不习惯变成理解。该校大一学生小黄告诉记者,由于学校这一措施的目的性很明确,是为了学生学习更加专心,所以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这一做法,而且相比以前,班级中持续“低头”上课的现象几乎完全改善了。
“反正校园的无线网络也不要用流量,上课刷屏也不心疼,如果校园网关闭了,也要考虑到流量了,自然手机也看得少了。 ”某高校大三学生小王说。
但是,也有学生表示,有时候上课也需要在网上查找一些及时的信息,上课时段全部“断网”,似乎有些“一刀切”。而学生上课是否专注关键在于自觉,“断网”可能是治标不治本。
老师:提升课堂吸引力是根本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老师张玉表示,对于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的情况,高校采取强制措施也是出于一定考虑,而对于课堂“刷屏族”,张玉的应对办法是尽量改进上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课件PPT里放一些比较生动的案例,用趣味性的例子来吸引学生听讲,“在上新闻编辑的时候,会给学生看些排版特别的报纸,新闻写作课上讲些有意思的新闻通讯稿,或者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增加课程的趣味,学生也就更能专心上课。 ”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