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
陪读妈妈的半天生活
打理“妈妈厨房”,张文梅每天几乎都是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2点。早起晚睡,张文梅的收入也大约只有3000元左右,刚好交每月2000元的房租和水电,其余的补贴生活费。虽然与之前相比,现在的收入只能算零头,但张文梅从没后悔。“我愿意放弃一切,只要能陪在她身边。”
记者陪张文梅卖完盒饭,跟随她一起到武汉车辆厂菜场买菜。昨天下雨,为了方便骑车,张文梅没有打伞,衣服一会就被淋湿了,但她毫不在意。10分钟从家骑到菜场,20分钟麻利地买好所有菜,大约10多斤,张文梅装在一个大袋子里,吃力地搬到后座上。
买好菜到家已是下午1点30分。来不及吃中饭,张文梅又开始和面,准备晚上的菜品。“经常做饭,闻久了油烟,实在吃不下,再说也没时间,开业后,我从没按时吃过一顿饭。”张文梅边切黄瓜边拿一块自己吃,“我一般就随便填下肚子,切到萝卜就吃萝卜,切到西红柿就吃西红柿。”
“女儿知道我辛苦,从来舍不得花钱,买衣服都在地摊上买。”张文梅说。女儿很懂事,她不在家时或生病了,女儿会主动洗衣服做饭,但是她舍不得女儿做这些,只要看见,会立刻接过来。
“不是她要我照顾她的,而是我觉得我必须照顾她。”张文梅说。
“那你要照顾她到什么时候呢?”面对记者疑问,张文梅说,女儿打算考研,如果读研,她计划就不陪女儿了。“但我只是计划,有时行动不听大脑指挥。说不定到时我太想她,忍不住还是会陪她。”
父母适时退出,对孩子成长可能更好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家洪威雷教授昨认为,这位母亲为孩子放弃高薪陪读精神可嘉,但并不可取。
如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方面,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料理。父母的到来,不仅让子女失去了本来不多的锻炼机会,也极易让他们养成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如果说陪读让大学生们得到了暂时的安逸,那么,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的切身感受。而对于那些陪读父母来说,最终收获的多是失望。
孩子的成长、成熟,父母付出的心血最多,但父母的努力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孩子只有独自放飞,才能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和忍让,学会自律和坚强,从而发展出完善的人格。所以父母适时地选择退出,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