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言
适度的夸奖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河北省秦皇岛市 白增晖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有一定道理,但一定要掌握好“夸”的原则和方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夸”孩子要占主流。众所周知,鼓励和赞扬中长大的孩子,大多乐观阳光,而在打骂斥责下长大的孩子,压抑、偏激、暴力的倾向则更明显些。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多夸奖、多表扬,以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适度的批评必不可少。有些孩子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听不到批评,这会导致性格扭曲,并可能种下危险的种子。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受不得一点挫折或是一点批评,因此大受打击甚至是走上绝路的并不罕见。
夸孩子要有导向作用。在夸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阐明道理,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本身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能把好勇斗狠、钻营投机、散漫享乐等当做夸耀的资本,不能把消极、阴暗、不健康的东西带给孩子。
夸孩子要增强针对性。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夸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升素质。只有确实值得夸时才发自肺腑地表扬、夸奖,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夸奖的可贵,受到肯定和鼓舞。泛泛、空洞地滥夸孩子,只会让孩子根本不把家长的夸奖当回事。
不要夸出“熊孩子”
黑龙江省 孟庆庆
有一次我参加朋友聚会,席间就一个热点话题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此时,一位朋友带来的孩子也加入到了这个话题之中,本来这是一件成年人关注的事情,而这个孩子刚上初中,不时地打断大人的话,虽然说得很幼稚,但满脸自信,大有一种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架势。
在我看来,大人谈话时小孩子不时打岔,说得又很肤浅,这应该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而且场面也有些滑稽和尴尬。而再看带孩子来的这位朋友,不仅不劝阻孩子,反而是一幅自豪和赞许的表情。他还小声地对旁边的人说自己的孩子勇敢,啥场合都不打怵。这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想必也是他平时鼓励和夸赞的结果。
学会倾听、谨言慎行,是成年人在人际交往时的一种智慧和美德。诚然,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要求过多,但对于随意打断大人说话的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还是有必要进行提醒和制止的。
这种无原则的赞许,其实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许和纵容。身为家长,作为有着一定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很有必要指出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督促其改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既然如此,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可塑性非常大的青少年时期给出客观而又中肯的意见和评价,千万不要因为这种无原则的夸赞,让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真到了需要融入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成为一个一身毛病、不受欢迎的人,那时,可就追悔莫及了。
家长谈心
夸过程,不夸结果
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李秀立
作为一名家长和教师,总认为对于孩子应该多夸奖,多鼓励,可是又觉得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的夸奖,并没有使他们表现得更加优秀。恰逢上高二的儿子放月假,谈到这个话题,儿子说:“谁不愿听夸奖呢,你们大人都愿意听好的,更何况孩子呢。不过表扬太多了也不好,尤其是夸小孩聪明。我小的时候练琴,老师和别的小孩的家长都夸我聪明,我特美。你记得我练五级的曲子《浏阳河》吗?我总也练不好,最后就把这一级跳过去了,直接考的六级,他们还都说看这孩子真棒,其实我就是怕别人不夸我了,所以稍微难一些的曲子宁可放弃,也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并没有那么聪明。”
听了儿子的这些话我才恍然大悟,有些经常得到夸奖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差,是因为那些孩子,尤其那些被夸为聪明的孩子都倾向于不接受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能获得承认。而任何挑战都有可能失败,因此那些孩子干脆就避免接受新的稍有难度的任务。
我觉得对孩子应该多夸奖,但称赞的重点应放在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上,而非结果上。夸他们学习勤奋,而不夸他们成绩优秀;夸他们能持之以恒,而不夸他们最后的表现出色;夸他们某件事情做得很好,而不夸他们是个好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孩子们对出错的恐惧心理,才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接受新的任务和应对新的挑战。
观点集萃
凭着自己的溺爱心理信口胡夸,父母们宠出了一个又一个“小皇帝”。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林业局 李洁
不掌握度和量,甚至放弃批评教育,夸赞到头来就会变成“捧杀”。
——中央民族大学 梁希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