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什么校服最受欢迎?制服式校服能否普及(3)

2014-04-26 11:14  国际在线

■观点:

运动式校服遭部分人反对

校服是道风景,它蕴藏着很多文化密码和青春的美好。“这样的校服如何致青春?”不少人对运动式校服坚决说不。北京市某中学赵老师直言:运动式的校服看起来“又傻又大”,没有个性,特别是在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给孩子造成了进一步的压抑,并强烈建议制服要“美观大气,能凸显学生身上的活力”。

而《教育研究与评论》执行主编李庆明则认为,校服是学生身份识别的标志,但不能因为它有身份识别的功效就忽视校服的审美情趣。“校服应该美观、高雅和有朝气,它应该能体现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学生气质。目前,国内主要以运动装为校服款式,这是校服文化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制服式校服虽美观但不实用

“运动式”校服虽然被很多人冠以“丑到爆”,但也有人对这样的校服表示支持。记者在一家长论坛中发现,“实用”、“便捷”、“预防早恋”等理由的呼声较高。“制服虽然美观,但一上体育课孩子根本没法穿,结果一定会把裤子‘跑坏了’;再有鸡心领的制服设计,让孩子脖子上的红领巾常常转来转去,不够牢靠。”海淀区某小学学生家长夏女士说道。

同时,在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马老师看来,校服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衣服,校服的设计也要考虑诸多因素。“且统一的款式在校外实践活动中能防止学生丢失,便于学校有效管理。”对此,大兴区某中学刘老师也同意这一观点。她还指出,统一校服能够防止学生穿名牌互相攀比,使贫困学生不容易受到歧视,是公平教育的体现。

校服发展需与时俱进

校服承载了每个人在校期间最美好的青春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和内涵,而且能展现出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那么被众人“嗤之以鼻”的运动式校服是否真的需要“被革命”?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思想在进步,落后的衣着也应逐步被淘汰。

储朝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着装的观点是过激的,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统一并适当融入学生的需求,对校服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能更好地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方便学校管理。而在改革过程中,满足学生内心需求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专业服装设计以及儿童身体发育专家等的意见。

“校服不能只是体现某个机构或者某个人的观点”,储朝晖指出:“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投票或者搞设计方面的活动,在收集学生意见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外界生活的认识。”

■解惑:

制服式校服需量身定做难统一

北京市石景山区北京九中今年走起了“私人定制”路线:学校通过学生访谈、学代会等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最后决定分别以蓝色、橘色、绿色区分三个年级,并且增加了帽衫。

尽管学校的制式校服在“模联”、“乐队”、“舞蹈团”等有所普及,但“大面积推广仍有很大难度”。在学校副校长何英茹看来,一是制式校服要求量身定做,难以统一;二是学校正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活动,“孩子们每天的运动量很大,换服装也不方便,既耽误太多时间,也没有换衣服的足够空间”。此外,她还指出,“以石景山区为例,富裕家庭比率不高,学生家长普遍消费能力有限,学校不宜在校服上‘大做文章’”。

许多家长对制式校服价格难接受

对于社会上充斥的各种批判运动式校服宽松肥大、缺乏个性与活力的声音,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顾远渊坦言:“目前我们不缺好的设计和好的质量,但普及制式校服确实存在诸多客观条件制约。”

顾远渊说,虽然我国GDP很高但是人均购买力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日本,一套制式校服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数千块钱,而在国内制式校服普遍的价格在300块钱左右。即使如此许多家长出于经济考虑也难以接受。”再者,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校备有更衣室,方便学生换装,我国学校尚缺乏这样的条件。同时,她指出,制式校服需要家长给孩子配鞋子、袜子等,是一种新的穿着方式,要求原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必须转变,而“这一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要找到美观和实用的完美契合点

“校服既要美观又要实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顾远渊介绍说,目前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学都只有一套运动服式的校服,小部分学校虽然增加了制式校服,但学生普遍也只在升旗仪式、大队活动等重要场合才穿。

在她看来,校服的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是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视觉识别体系相结合,用于同其他学校进行区分。在校服设计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审美特点,比如小学生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而高中生则偏重成熟稳重的色调方案。此外,也要结合学生的发育特点,对于初中、小学生设计校服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成长空间,比如可以将腰头(裤腰)设计成可调节宽松和长度的款式,而对于身高体型没有太大变化的高中生,则可以更多地照顾审美功能。

■短评:

教育专家线教平:校服“被吐槽”是学生自主的权利诉求

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丑到爆”再次引发校服之辩。表面看起来是对校服设计的不满,背后却透露出在涉及学生自身权益之时,作为当事人难以发言、主体缺位的不满,而这不满,恰恰蕴含了一种对学生自主权利的诉求。

应该说,让校服承担掩盖贫富差距的功能也罢,还是成为承载学校文化的载具也好,都是外界强加给它的,本身也并不能算错。校服问题的背后,并不只是该不该满足学生的个性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我们的管理者,在呼吁现代学校制度的今天,能否与时俱进、真正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把科学民主的管理举措落实到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文明委召开专家座谈会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2014-04-25 18:15阅读

陕西10名救人高中生将被授予“西安好青年集体”

2014-04-25 11:47阅读

莲湖区举行“品味书香生活 共建文明社区”活动

2014-04-24 22:45阅读

男生午休时打篮球被当众罚跪 学生称是遵母命

2014-04-24 10:23阅读

择校愈演愈烈为教育寻租提供温床 成权贵私人订制

2014-04-23 11:27阅读

湖南一高考“神树”不堪重负 考生家长常烧香祭拜

2014-04-22 12:45阅读

武汉大二男生两件创新发明 吸引十万元投资

2014-04-21 15:2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