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材料为何6所大学看中?
900字5个月改了十几个版本
除了成绩,向大学提交的申请材料至关重要。对此,杨皎莺也十分骄傲。她认为,之所以得到6所美国大学的青睐,应该就是她的个人陈述吸引了它们。短短900多字,她足足准备了五个月,前后修改了十几个版本,还找了两类人做参考。
不提社团经验
只谈科研项目
杨皎莺先求助已出国的师兄。杨皎莺准备了一个初稿,将个人基本情况、实习成绩、社团活动、科研项目等做了简述,写得很长,有1000多字。师兄告诉她,这太模板化了,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写,看不出个性特点,而且国外学校主要想看的是科研项目。
于是,杨皎莺删去了几百字参加学校社团、兼职等无用的实践经验,而着重将她做的科研项目更详细地表达了出来。“比如2013年6月,为了将混凝土的组成分析清楚,我一天跑了5个地方拜访专家等,要有故事。”杨皎莺说。
修改英语表达
符合美国习惯
个人陈述的内容基本敲定,杨皎莺又求助英语专业的同学。同学帮她对陈述里的一些语法作了修改,使其更符合美国人的语言习惯,看上去不那么中国化。
申请6所大学
投了6个版本
最后,杨皎莺针对中意的6所大学各自的不同要求,将个人陈述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得出了6个最终版本,并寄了出去。“每个学校专业侧重不同,有的偏重软件,有的偏重设计,一份材料没法包打天下,要投其所好。”杨皎莺说。
果然,6份申请全部命中。
新通留学重庆美国部专家白梅说,杨皎莺的申请材料做得十分用心。找已在国外读书的师兄师姐参考,把学术方面最能吸引该校的地方写上去,非常重要。外国学校更在意的,是学生是否有科研精神和对专业的热情。这个热情需要实实在在的事例去证明,为了研究混凝土的成分拜访5位专家,这就能看出热情。
白梅说,即便选择了中介,也不代表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了。最了解自己的还是只有自己,所以要和中介沟通,反复修改申请材料。记者 张莉萍 贺怀湘 实习生 蒋海涛 摄影报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