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公务员考试,平均36个人抢一个岗位,竞争激烈。想知道民国时期是如何选拔“公务员”的吗?那时的考试也不简单,而且就算考取了也未必能顺利上岗呢。
第一次招考,全国各地考生都得来南京
市档案馆现存民国档案上万卷,其中,涉及公务员考试、任用、管理的有上千件。翻阅老档案,大致能看出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使用、管理的脉络和走向。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宣告2000多年封建帝制结束。而治理国家需要的大量行政人员从何而来,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道考题。市档案局档案管理处副处长胡刚说,经过研究,民国政府于1931年7月在南京举行了首次“高等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政府行政部门之中。
这第一届“公务员考试”轰动一时。档案显示,虽然最终只录取100人,仍然吸引了全国各地约2000人报名,其中,以江苏、湖南两地的考生最多。考试那几天,南京大小旅馆顿时爆棚,有的考生只能投亲靠友或借住在老百姓家。
针对第一届考试时考生从全国各地来南京赶考,存在舟车劳顿、交通不便、住宿困难等问题,各地纷纷提议,“中国之大,应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立分考点”。后来经负责考试的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研究决定,从1936年开始,除南京之外,增设北平、沈阳、广州3个分考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