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焦” 高考临近,娃娃放置“镁光灯”下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多所重点高中,发现很多高考学生的压力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家长的压力。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参加考试,似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学校附近租房、频繁与老师通电话以了解情况……事与愿违,不少做法孩子并未领情,甚至开始反感。从学生的“吐槽点”来看,家长似乎已经成为高考的主角,但事实上家长这些绞尽脑汁的做法在孩子看来,反而是给自己“添乱”。
“别给老师打电话问东问西了,太丢脸了”
“我刚知道我妈基本上每周都给班主任打电话,问我在学校的表现,觉得特别丢人。我一个19岁的男生,也算成年人了,我妈还像管小屁孩似的管我。我知道高考她也紧张和担心,但这样做实在是有点儿过了!”避开孩子与老师的直接沟通也让学生感到难堪。
“别把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成吗?”
无论孩子做得怎样,“隔壁家那谁”总是抹不去的阴影,“我妈单位有好多阿姨的孩子都考上了名校,她现在老用他们的故事激励我,比如谁家的谁谁谁最后发奋图强两个月,从300名考到年级第3名,你这100名的,还不得考第一啊;谁家的谁谁谁特别爱学习,考上了香港大学什么的——每个人的故事都讲了不下8遍了。我就是我,不要把我和别人比好吗?”
“不要听风就是雨好吗?”
为了顺利闯过高考的独木桥,家长不会放过一丁点信息:“我爸妈从我上高二开始关注各大门户网站教育频道,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听说最近高考又出台了某某政策’‘高考加分政策有变化’……大部分信息都跟我无关,我爸妈还非要让我都知道,让我准备。”采访中,不少考生都向记者反映了类似的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