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韩东屏:真正的道德都能讲得让人心悦诚服

2014-04-08 09:24  湖北日报

韩东屏 湖北省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体系,它对社会问题有现实针对性,对社会个体有具体指导性。从个人层面来看,如何准确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要求的内涵?它的现实针对性在哪里?它将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作用?如何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自觉?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伦理学家韩东屏。

访谈

只要是真正的道德,都能讲得让人心悦诚服,关键就在于以鲜活的事实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和其他“真正的道德”一样,并不是束缚人的绳索,而是满足人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工具。

改革洪流需要点滴汇聚

记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提出了新倡导、新要求。应当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

韩东屏:这八个字属于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虽表述简约,但内涵丰富。爱国,就要将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的发展格局之中,与国家建立休戚与共的价值维系。敬业,就是慎重专心地致力于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忠于职守,精于业务,倾心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卓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不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不违背承诺,失信于人,等等。友善,就是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爱弱者,急人所急,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等等。只有让这些价值要求得到更坚实的践行,我们才能汇社会善举之细微雨露成改革发展之浩荡洪流。

核心价值观契合民众期盼

记者:时下,一些人“不讲诚信”屡遭诟病,民众普遍期盼“诚信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道德伦理之间,有哪些关联性、契合性或针对性呢?

韩东屏:我前年出了本专著,名为《人本伦理学》,里面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道德和所有文化之物一样,都来自人的创造。而人之所以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之物,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同的需求。人是道德的主人,道德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现实价值就在于,它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来满足人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自我完善的需求。它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重新定位,也是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具体指导,具有鲜明的工具价值。

人们需要诚信,需要诚信办事,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人际交往顺畅;人们需要友善的品格,因为它能促进“和谐”的形成,让人们以友善的方式相互交往合作;爱国、敬业则有助于人的自我实现,让个人价值得到切实展现。可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与民众的道德期盼高度契合的价值观念,都是满足个体道德需求的核心价值元素。

纠正偏见才能走出迷茫

记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人们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明确,对解决这些问题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韩东屏:且举一例。现在不少人说,既然市场经济鼓励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那又何必要宣扬吴天祥那样不计个人得失的道德楷模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看似有道理,但用核心价值观来判断,就不难发现二者其实丝毫不矛盾,相反,还高度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的“利益”,指的是合法的利益、综合的利益。这包括合法的经济利益与符合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利益。后者比如“友善”的品格,它能使有社会交集的人群相互增进信任的“利益”。又如诚信,能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交易中降低大量交易成本等等。

经济利益只是个人利益的一个层面。从更高层次上讲,像吴天祥那样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视为最大幸福的人,追求的恰恰是个人在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上的最大“利益”,这恐怕是无价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才是更有价值的争。这是有道理的。爱国而不计个人得失,敬业而甘于自我奉献,诚信不改君子本色,友善成全他人之美,这是“傻子精神”,是崇高利益,更是核心价值。

由此概括起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纠偏与澄清之用。即以正确的价值观,纠正时下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自我中心、反智倾向、审丑趣味、比坏心态等等偏见,澄清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各种迷惑与困顿。

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记者:当下我们该怎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让它成为指导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觉践行?

韩东屏:当从两个层面着手。第一是讲清道理,第二是配置制度。所谓讲清道理,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告诉人们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使之举世周知;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要以这种价值观来作为对个人的要求。阐明它对社会问题、个人道德困境的针对性,让人心悦诚服,认同并自觉践行之。这不能停留在说教上,更不能以思想灌输的方式出现,相反它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为民众带来释疑解惑、指导实践的便利。

我始终认为,只要是真正的道德,都能讲得让人心悦诚服,关键就在于以鲜活的事实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和其他“真正的道德”一样,并不是束缚人的绳索,而是满足人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工具。

当然,讲道理总有局限性,普及核心价值观,还须配置制度。即用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核心价值观建立起一套反应灵敏的社会赏罚机制。让遵循规范者得到肯定与成全,令违背规范者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包括司法层面的,对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黑黄赌毒等行为的打击,还包括更为广泛的社会道德行为纠偏。比如,诚信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个人社会价值贡献体系的形成,公民职业操守评定与奖赏,个体人格魅力的社会评价等等。

讲清了道理、健全了制度,那些唯利是图之辈才不敢轻易作恶,有心向善之人才会得到道德的激励。这样,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实际行为的指南——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筑堤过程,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学两男生拍婚纱毕业合影纪念室友情

2014-04-07 11:18阅读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榜 陕师大排第6

2014-04-06 15:35阅读

“桃花西施”穿汉服倾城倾国 代言网游送“桃花运”

2014-04-05 16:13阅读

山东省考延后让毕业生乱了手脚 系十年来最晚时间

2014-04-04 17:16阅读

美女学霸凯悦被11所英美名校争抢 希望将来在智库工作

2014-04-04 09:43阅读

陕北婆姨为米歇尔母女制作剪纸画像

2014-04-03 10: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