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教师40年收藏千余件藏品 愿捐文物建座博物馆

2014-04-30 10:41  大河网

石镰、石斧、石矛、石铲、石杵、石镜、石镯……走进南召县崔庄乡山坪村教师张志芳的家里,就像进了一个博物馆。40年间,张志芳收藏了1100多件石器,这些形状怪异、来自家乡田野的石头,都是“南召猿人”用过的器具。张志芳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宝贝捐出去,建一个古人类遗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历史文化。

【结缘】 去山上游玩,发现人类石器

今年58岁的张志芳是南召县崔庄乡山坪村的一位教师。1972年,十多岁的张志芳在崔庄乡后湖中学上学。距学校不远,有一道山岭叫观岭,那里是南召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是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

一天放学后,张志芳和几个同学到观岭去玩,不经意间拾到了一块石头,竟和教科书上的石斧一模一样。当时他就想:“说不定古人类也在这里生活过。”

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到了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

1979年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河南南召发现人类牙齿化石》的报道,这令张志芳一下子兴奋起来,发现化石的南召县云阳镇杏花山,距离崔庄乡观岭仅仅40公里,既然那里生活过猿人,观岭也应该是古人类活动的场所。报道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之后,张志芳便与观岭的古人类遗存结下了不解之缘。

【痴迷】 40年间收藏石器1100多件

1983年9月,27岁的张志芳回到了后湖中学教书。茶余饭后,他都会到观岭上去寻宝,到农民新翻的田间去觅,到乱石堆里去找,在枯萎的草丛里、石堰上去扒,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随着不断寻访,张志芳收集的古人类遗存器具越来越多。这些藏品中,有自己寻到的,也有别人送的,还有花钱从当地农民手中购买的。为了研究收集到的古器具,张志芳还到处查阅有关古人类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张志芳收集石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捡拾的对象也从磨制石斧扩展到旧石器。

2012年,张志芳又在观岭拾到一个胡萝卜模样的红色陶制品,找了很多资料,最后在《南召县志》的彩页插图上,找到了它的名称,叫做埙,是古人类使用的一种乐器。而在南召县境内发现的另一件埙,现在存放于南召博物馆,是该馆的一级文物。

40年来,张志芳收藏的古人类遗存石器有1100多件。

【梦想】 愿捐藏品建古人类遗存博物馆

张志芳说,他收藏的藏品有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各种各样的石器,还有玉器、磨制工具、骨器、陶器、乐器等,另有不少其他无名器物。

近几年,很多人慕名来到张志芳的家里,想见见祖先使用过的实物。每到这时,不厌其烦地讲解就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必修课”。有不少人看了他的藏品后,愿出高价购买,但都被他谢绝:“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不可再生资源,流失一个、损坏一个就少一个。况且,古人类的历史遗存就理应保存在猿人生活过的地方,放在别的地方,无根无据,也没意义,更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张志芳说,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一个古人类遗存博物馆,他愿意把自己的这些“宝贝”捐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南召以及人类悠久的古人类文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碑林区举行第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颁奖典礼

2014-04-29 21:08阅读

西安职院举办“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

2014-04-29 12:37阅读

西安市教育局建立联系机制密切干群关系 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14-04-29 10:07阅读

陕西2014年将推动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

2014-04-28 11:37阅读

“书霸”一年借书398本 写500多页读书笔记

2014-04-27 16:18阅读

同宿舍六女生全考上研究生 曾两次集体获奖学金

2014-04-26 11:16阅读

陕西10名救人高中生将被授予“西安好青年集体”

2014-04-25 11:4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