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绘
■放学后两个小家伙用这根旧电线互发“暗号”
■虽然住在同栋楼,但他们很少去对方家里玩
■大人有戒备心,怕出门有危险,宁愿把他们锁在家里
每天放学之后,9岁的杰杰都会来到自己房间的窗前,摇动系在防盗网上的那根电线,给楼下10岁的康康发“暗号”,告诉他自己回家了。他们经常隔着窗子问作业,聊班里同学的事情,而这样的习惯他俩已经保持一年多了。
三年级的杰杰和四年级的康康家都住在草场坡一栋六层居民楼里,杰杰家在四层,康康家在三层。他们在一所学校,从小就认识,以前见面的时候会打招呼,却并不是特别熟。前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杰杰在家无聊,就隔着窗户护栏看小区里磨剪子的人,结果发现楼下的康康也把脸贴在护栏上,之后他们就聊了起来,那天楼上楼下的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杰杰和康康经常从窗户聊天,后来干脆就在两家的防盗网上连了一根比较硬的旧电线,谁拽一拽另一个人都能听到叮当的声音,这就算是他俩相约聊天的“暗号”。
“现在作业这么多,也没有时间去他家里玩,只能偶尔跑到窗户那里说说话。”康康说,“我们每天一起放学回家,分开的时候都会约好,只要一给他发‘暗号’就在窗户那里碰头,一般就是问问作业,或者聊聊班里的‘八卦’。”
“虽然离得这么近,但我还是不怎么让孩子下楼去,毕竟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总觉得还是锁在家里放心。愿意写作业就写作业,愿意玩电脑就玩电脑,至少不会出什么意外。去别人家总是觉得不放心,也给人家添麻烦,人家要是不愿意你去咋办。”杰杰的爸爸说,“幸亏有了这个‘热线电话’,看两个孩子聊得还挺好,就也不怎么阻拦。”
杰杰的爸爸表示,看到现在的孩子,有时候也觉得挺可怜,“每天作业那么多,周末还有兴趣班什么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出去玩。同一个小区里有很多同龄小孩,但大部分都不认识,哪像我们小时候,邻居一叫就出去玩了,不到吃饭的点儿根本就不回家。”
同住一个小区的王女士说,自己10岁的儿子也面对类似的情况,“孩子只要一回到家就没有朋友了,基本写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她说,“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家长们应该先建立起信任感,孩子们才能在放学之后相互约着玩,现在的大人们戒备心有时候太重,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