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大妈”资助女孩13年上大学 “女儿”奔波21个小时千里谢恩(2)

2014-02-25 16:28  扬子晚报

13年,海门“大妈”资助她上了大学 “女儿”奔波20多个小时千里来谢恩

“母女”俩13年来首次相见,喜笑颜开。

马莹为“大妈”带来母亲亲手缝制的鞋垫。

23日晚8时许,从西安开来的L126次列车停靠在南京站站台上,车门一开,22岁的马莹迫不及待地朝出口处跑去,去见自己日思夜想却从未谋面的江苏“大妈”(当地土语,即干妈)郁春伟。两人一见面,便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马莹是陕西长武县人,13年来,被马莹称作“大妈”的海门地税稽查局副局长郁春伟,默默资助曾经面临辍学的她,直到上了大学。寒假结束前,马莹几经辗转,在火车上站了21个小时,奔波1600多公里,来到海门谢恩。

13年前

她要辍学时,江苏“大妈”送来学费

今年22岁的马莹是陕西省长武县马寨村人,如今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勘探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之一。如果不是郁春伟,马莹的人生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马莹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虽然自小热爱学习、成绩优异,但当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给马莹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2001年,上三年级的马莹陷入辍学的窘境。当年,一家媒体发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孩子上学。马莹通过报纸发出“我要上学”的呼唤。

当时,郁春伟到海门妇联办事时,在报纸上看到了马莹的不幸境遇。这是一个和自己女儿同龄的孩子,“那么渴望知识的孩子,却因为世俗偏见即将失去上学的权利,凭什么?”郁春伟决定,联系并帮助这名女孩完成学业。就这样,第一笔助学金和衣物被寄送出去。很快,马莹的感谢信辗转寄到了海门,这让郁春伟备感欣慰。从此,书信便给双方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据马莹介绍,她的家乡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对于十多年前生活在温饱线上的村民来说,要供一个女孩上学是极为困难的事。全家的收入仅靠种植小麦而来,加之爷爷奶奶长期患病,掏空了家底的一家人不得不考虑让马莹放弃学习。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艺考生账单:一节课数百一年25万 普通家庭难熬

2014-02-25 15:27阅读

明年中小学测艺术素质 结果供中高考录取参考

2014-02-25 09:15阅读

西交大医学院迪拜留学生:做中国最牛留学生

2014-02-24 16:17阅读

节后西安驾校报名火 市民提问是否可自学成才

2014-02-23 09:30阅读

莲湖区张雪琴副区长检查春季开学工作

2014-02-21 17:01阅读

新城区教育局强化宣传 有效沟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02-20 22:06阅读

东南亚语种人才吃香 云南40余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2014-02-19 19: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