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来羡慕你,看你秀出的传奇;兴奋的相聚还有兴奋的一个你,个个都是表演的影帝……”一首名为《恐聚族之歌》的改编歌曲近日在网络上疯传。对于刚刚转身离去的马年春节,有的人走亲访友、参加聚会,乐在其中;也有的人如释重负,直言自己是“恐聚族”——害怕聚会,节日里或足不出户,或在聚会中强颜欢笑。“恐聚族”是一个怎样的群体,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恐聚”?
1职场人士为何“恐聚”
春节里,不少人都要赶赴几场为“怀念青春”而组织的同学聚会。本是回忆纯真年代的聚会似乎有些变味,有人在炫富攀比,有人为寻求利益,面对昔日“同桌的你”,不少人“恐聚”了。
“读书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现在,当年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混得比我强。这次同学聚会上,我甚至成了他们取笑的对象……”小关正月初五参加了大学同学的聚会,原本对此次十年之聚充满期待的她,事后却大吐苦水。
小关说,聚会上,发展比较好的同学都大谈房子、车子和票子,而且还一一要求其他人也“晒晒”自己的财产状况、职场成就。“比完了自己,就开始比配偶,炫耀谁更有钱,谁更有权。”小关说,同学聚会上,就连谁的老公、老婆家境更好,都能成为攀比的内容。“似乎大家聚在一起,不为友情,只为炫富。前些年聚会的温馨和亲切感,再也找不回来了。”
像小关这样“恐聚”的职场人士不在少数。年过半百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年前也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而后就决定今后再也不去“自取其辱”了。“聚会上,话语权都在那些混得好的同学那,他们高声谈笑,周围不停有人附和。像我这样平庸的,就只能坐在角落里沉默。出去敬酒,怕人家问自己的工作、收入,尴尬;不去敬酒,人家又觉得我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想跟我互动。”
其实,“混得不如意”的“恐聚”,不少“混得不错”的人也“恐聚”。
“谁负责买单、点什么菜、喝什么酒,都是生意做得大不大的象征。说实话,最近几年生意不及以前,但为了面子还得抢着买单。”从事建材生意的陈先生说。
“大家都爱面子,让聚会变得很累。”外贸公司白领范先生告诉记者,每到逢年过节,他的大学同学中就有人牵头组织聚会,大家轮流请客。从一开始的饭馆炒菜,到酒店自助,再到高级会所,消费档次一次比一次高。这种“水涨船高”的聚餐方式让范先生倍感压力。
“同学聚会,简直就是灌酒会。”30多岁的张先生则表达了另一种无奈。从正月初四到初七,他几乎天天喝酒聚餐。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北京某媒体工作,春节一回到福州,同学们就轮番请吃,还说“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