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包书用的是挂历。 网络图片
后来有了包书套。 刘浏 摄
南京上海路一家文具店卖的包书膜。 刘浏 摄
家长质疑:各科老师要求的包书方法不同,最终苦的是大人 老师回应:低年级孩子尚未养成爱书习惯,包书可避免破损
一到开学季,“全市手工大赛”——包书皮就正式开始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学期的“大赛”又有升级版:包书皮也讲“学科定制”。因为有老师要求:英语练习本用包书纸,语文数学则要用包书膜。
面对家长的质疑,有小学老师表示:“包书至少对一二年级孩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书并不是很爱护。”
谁在烦恼
反对派
英语用白纸语数要贴膜,至于吗?
每到开学,小学生们抱着新书回家,包书皮就成了父母的烦心事。在这项老师交代的任务里,大部分家长都是主力军。
南京市民薛女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在河西一家小学就读,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法不干。“孩子还小,包的书不好看拿到班上也没面子,所以这些事最终还是我来做。可怜我发着烧还爬起来给儿子包书,包了一晚上都觉得像是在干给手机贴膜的活。”
市民陈先生则说,“现在各科老师对包书的要求还不一样,英语练习本要求用白纸包,名字和学号写在固定的位置,如果包的不好还要返工。语文数学的练习本则要求贴膜,我们只好又买来成卷的膜裁成块再贴,费力又费时。其他科目的书,可以到文具店里买塑料壳包。就这么一堆书还需要三种不同的包书方法,已经偏离了包书的本意,而成了我们家长的麻烦事。孩子要睡觉了只有我们大人忙,包书要包到很晚。”
扬子晚报记者发现,对于包书皮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在网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包书早已经过时了,现在已经费力又不环保”。南京一家论坛网站上,甚至有题为“爱护教科书从不包书皮开始”的帖子。作者认为,不包书皮更能培养学生爱惜书本的意识,呼吁学校发出倡议,要求学生不包书皮。
“有些年级老师,要求书皮要有统一的包装格式,或者规定统一白纸包,并写上姓名班级,即使允许用塑料书皮的,有些书大小和厚度不合适还是得剪来剪去,贴来贴去,特别麻烦,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竟然连本子也要包。”家长郑先生说,“以前包书皮都是用旧挂历旧报纸包一下还算废物利用,但是现在家里面挂历不好找了,人为地制造出这么些包书的纸制品或塑料制品,特别不环保。”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