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儿子因高烧致精神失常?七旬夫妇无奈锁儿30年

2014-01-21 18:09  中国新闻网

铁锁锁住了小晏的自由,却锁不住老晏夫妇对儿子的爱。

如果不是35年前的那次疏忽,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小晏,也许是位英俊有为的男子。他或许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做着改变全家人命运的事业。

生活没有“如果”,就如同命运交付给老晏夫妻的现实一样。

现在,这对年近七旬的夫妻每天都要为精神失常、且无自理能力的儿子忙前忙后。为防止儿子再次走失,夫妻俩于30年前扣上了那把让儿子与“自由”失之交臂的大锁。

1月20日,我们来到晏家,试图探寻那把锁背后的故事。

一次可以避免的意外

小晏的家在湘潭县易俗河镇某社区内。

若不是同行的志愿者提醒我们注意那栋门牌标号为9号的民宅,和其中的主人公,我们或许不会注意到蜷缩在墙角的这名男子,以及他费劲全身力气想要打开的那把大锁。

“他是我儿子,叫小晏。你放心进来,他不会伤人。”一对华发丛生的夫妻闻声走了过来,客气地将我们请进了屋。

夫妇俩正是小晏的亲生父母。男的叫老晏,今年68岁。在他身边忙着安顿小晏的女士,是与他同龄的妻子。

看着围栏里狂躁的儿子,老晏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如果不是特别留心,我们很有可能就此错过了他的这一细微举动。

“都怪我,要是当时留个心眼,他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老晏说,30多年来,每每看到小晏因苦痛折磨而产生发狂、发癫的举动时,他的心就如同被万千颗子弹同时击中那样,“很痛,却不知从何开口。”

其实,比老晏更心痛、更难过、更自责的,还有他的妻子。

晏母告诉我们,小晏半岁时发了次高烧,由于忙于各自的工作,她和丈夫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不是小晏直到5岁还不会说话、走路,他们甚至不会认为小晏和同龄小孩有什么不同。

“这是我今生最大的失误,我无法饶恕自己。”一席话说完,老晏的眼眶已微红。他无奈地说,当时如果家里还剩哪怕几块钱,他也会带着儿子上县城、甚至市里的大医院好好看看。可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无济于事。

铁锁“锁”了自由,却锁不住母爱

老晏年轻时,曾是镇上一家工程队的工匠。后来,他的“土班子”也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工程队解散后,老晏一家人的生活彻底没了着落。

“那时真有种被逼上绝路的感觉。”老晏说,当时家中的经济本就捉襟见肘,膝下的疯儿子又正等着钱去治病,可他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失业,一家人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

几经努力,老晏最终在一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到了县城园林系统做零时工。

考虑到儿子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把他一个人放在家中,他不是把屋内的衣服、被褥撕得粉碎,就是赤身裸体地到处乱跑,搞得附近群众怨声载道。

小晏到处惹事,每天来晏家投诉、告状的人络绎不绝。迫于无奈,学过一点泥瓦匠手艺的老晏还是把心一横,找来水泥、沙子和砖块,在自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为小晏筑起了一道“防护网”。

老晏告诉我们,平时夫妻俩因事要外出时,就用铁锁把小晏关在围墙里。这样做,一来可以防止他到处乱跑,二来还能保障他不惹是生非。

在这间总面积不到12平方米、墙体高度约为1.1米的“城堡”里,小晏度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老晏换了20多把锁。

“他其实也想和正常人一样,出去看美丽的风景,感知这个城市的冷暖。”同行的湖湘源志愿者代表叹息说。

小晏今年虽然有35岁了,可他还不会自己穿衣,不会自己吃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父母的帮助。若碰到心情烦躁时,他甚至连母亲也会打。

尽管如此,晏母和丈夫老晏始终没有对其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他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晏母说,只要儿子还有微笑的权利,还能不那么痛苦地活着,他们付出再多也值得。

谁能为他“解锁”?

对于小晏,附近村民评价最多的两个词,不外乎为“可怜又可恨”。

大家怜惜他,是因为他自小就生活在了一个与“自由”失之交臂的世界。因为头顶上的“精神病人”名号,他不但要受到来自精神层面的折磨,同时还饱受着外界的非议与本能的抗拒。他的世界里,除了空白,还是空白。

大家之所以恨他,是因为他在精神失控的时候,常常做出一些让外人反感的举动。比如,招呼都不打,就擅自拿走别人的物品;比如,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照顾、呵护他,他非但不知感恩,还时常对之拳脚相加。

在种种复杂情感的笼罩下,大家当下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人,在不伤害小晏的前提下,为他解开那道“锁”。

“不管怎么样,他还是个活人。”邻居胡娭毑对于小晏一家的遭遇很同情。顺着她的眼神,我们第一次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小晏来。

皮肤黢黑,衣衫褴褛,趔趔趄趄地在自己的天地里来回游走。当我们和志愿者尝试着与他交流时,他除了用抱膝蹲坐沉默的方式来回应我们,再无其他反应。

社区郭书记说,社区已为晏母和小晏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律师:呼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律师李颖慧认为,用铁锁禁锢小晏属于家庭成员的管制行为,并不属于非法拘禁。精神病人的监护义务应由监护人或家庭成员承担,目前来讲,如果小晏因无法控制因素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或家庭成员承担。

李颖慧呼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应有专项资金和专业机构对这种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看护。(为了保护当事人基本隐私,文中主人公为化名) (湘潭晚报记者 王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父亲患上尿毒症需20多万 14岁女生辍学打工还债

2014-01-21 15:14阅读

2014年寒假大学生到省政府见习活动启动

2014-01-21 09:14阅读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假期后勤工作

2014-01-20 12:01阅读

2014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富豪校友累捐48亿

2014-01-19 12:14阅读

国际教育专家来陕指导高新国际学校办学

2014-01-17 21:59阅读

就业性别歧视难消除 专家称影响民生伤及社会公平

2014-01-17 11:21阅读

年终奖:四成多白领低于5千 影响年后跳槽选择

2014-01-16 12: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