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高考破冰 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2014-01-21 09:13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高考改革无疑是2013年教育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百度输入“2014高考改革新方案”,跳出多达2900万条信息,说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毫不为过。2013年12月初,教育部网站披露了《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从披露的内容看,七大举措尤其是高考改革成为亮点和关注的焦点,“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引人关注,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

尽管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高考的这些变化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2017年才会正式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施了几十年的高考要改,赶上这趟“车”的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教?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大学、高中的有关老师。

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环境相适应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历史功绩不可否认。但4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效果一直不甚明显,说着素质教育,做着应试教育,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高考制度所起的指挥棒作用。高考指挥棒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影响着家长和孩子的择校方式,致使整个学校教育以高考为中心,学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很多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内容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没有逻辑性的口号引导下,从最初的要考上大学到现在的要考上名牌大学;从要上一个好中学到要上一个好幼儿园,无处不在的择校和高昂的赞助费,让教育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如果教育只剩下“教书”而少了“育人”,教育就是残缺的。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育评价研究所刘天才副教授说,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引导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高考改革,“解放”高校和学生,促进教育合乎规律、富有内涵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决定》对教育从社会主义事业改革的角度进行了表述。其中关于人们普遍关心的“高考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要点:一是探索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二是逐步推行高校自主、多元录取机制。三是减少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外语等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等。

西安中学张克强校长说,中国的教育梦就是营造公平的素质教育。高考作为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公平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核一年多考”、“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今后高考改革的思路无论是从招生层面,还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到了更具人性化,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环境相适应。

还要不要学外语?

黄先生孩子2014年上初三,几年后正好赶上“新高考”。他儿子英语很差,但博览群书,思维活跃,作文常常语出惊人。几年来,他花费了好几万给孩子补习英语,但收效甚微,为此苦恼不已,每次看着成绩单忍不住就对孩子动粗。他觉得如果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自己孩子的前途“马上就明朗了”,“这不只是我孩子一个人问题,班上英语拖后退的孩子不在少数。”在和一些高中孩子聊到这个事情时,孩子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很羡慕学弟学妹不用整天ABC了。

“语数外号称三大主科,这么改了,孩子会不会放弃英语学习?”毛女士女儿一直是班上英语课代表,一旦英语不再计入高考总成绩,多年来孩子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外语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一门用来交流的语言。”张克强校长说,英语淡出高考,意味着外语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有着现实价值,这样的外语学习,才更能彰显其工具性。我们将语文、数学和外语放在突出位置,三门学科都是工具,而且外语的负担较重,形成了一种不太理智的高强度的全民外语学习氛围。这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所以,将外语转变成为类似计算机社会考试的形式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既可提高高考的公平性,也可降低偶然性,在很大程度上对目前的外语教学进行纠偏,同时将绝大多数人从英语热中解放出来,学习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就像开车,确实用得上,自然会主动去学。

据教育界人士介绍,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并不代表高考不参考英语成绩,但这项举措无疑具有破冰意义,为其他学科的考试改革提供先行经验,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供实践的经验。

高考指挥棒要发挥正能量

“高考改革应当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着重在高考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确定各学科“考什么”和“怎么考”时,首先要深入研究考和教的关系。”西安中学特级教师薛党鹏认为,高考改革要和课程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着重在高考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确定各学科“考什么”和“怎么考”时,首先要深入研究考和教的关系,使高考这个指挥棒真正发挥正能量,把广大师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西安中学招生办主任胡杰说,过去20年来,我国高考领域的“改革”无非是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分值等形式方面的调整,没有实质性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这种教育状况下,不仅学生知识面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和抱负,审美能力低,兴趣窄。“一考定终身”的招生制度不仅造成“高分低能”问题,而且造成“重才轻德”问题。招生改革,不仅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更是为了让教师和家长更多地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心,更多地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能力。这些不论是对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还是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考改革关键要围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改革思路,建立实行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交由社会组织的考试招生制度,把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以形成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

刘天才副教授认为,建立多元、多种方式、多次评价的机制,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所需人才。学生通过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不是几个科目的考试能够全面衡量的,也不是一次考试能够准确评价的。这种考试结果不能有效支持高校对人才的选拔,也容易导致基础教育内涵的缩小和学生的片面发展。多元、多途径、多次评价能够提升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拓宽高校招生的依据,有利于高校按照专业需要自主选拔,从而提高高校招生质量。

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黄先生说自己最近也在反思一件事:孩子对英语和作文的兴趣反差为什么这么大?“孩子从小爱看书,作文又经常被老师表扬,被认可了就快乐满足,看书写作文成了兴趣,没有压力。”

“一考定终身”是学生主要压力源,如果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压力就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兴趣和质量都得到提高。薛党鹏老师说,近二三十年来,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增得多、减得少”,难度在不断加大,加上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丢开课本,为了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而不得已把学生推向题海,这样的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内在美,反而觉得数学没趣、没用。

学生的负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科目都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备考,学生缺乏选择自由,大部分学生压力巨大。二是考试机会唯一,学校、家长、学生不敢有任何疏漏,无限制地追求细节,深化内容,并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从而增加了学生负担。改变“一考定终身”,学生从考试中解脱出来,就会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毛女士还是决定鼓励女儿好好学英语,“毕竟孩子英语基础好,又爱学,不管高考怎么改,多掌握一门语言,艺多不压身,孩子今后走上社会了就业的本领也能多一项。”她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今后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上怎么做改变。

就如“文理不分科”一样,高考改革就是要更加重视全面教育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学生在人生规划时期具有充足的时间来发现、培育自己的个性,同时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张克强校长告诉记者,在改革形式上,今后将不再局限于高考时的成绩,评价范围将被延展,会考成绩和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评价以及反映学生动手实干能力的信息都可能被作为高考成绩的参考指标。高考的“教育导向”、“科学导向”和“社会导向”作用,随着改革细则的出台,教育教学也要随之改变,家长、社会方方面面“唯分数取人”的观念也会变化,我们都要为此做好准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性别不平等吗? 看女性如何跑赢职场马拉松

2014-01-20 17:21阅读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假期后勤工作

2014-01-20 12:01阅读

中学生放学路上发现散落钞票 围成一圈保护

2014-01-20 00:12阅读

“神仙哥哥”男扮女装照走红 网友:真正男神男女通杀

2014-01-18 10:45阅读

90后大学生自制求职简历视频走红网络

2014-01-17 12:16阅读

陕西民办教育质量下滑 民校委员希望允许涨学费

2014-01-16 16:29阅读

莲湖区举行“同城 同校 同成长”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送春联

2014-01-16 00:2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