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体”祝福背后焦虑和渴望并存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网友们新年许下的各种“马上有”的祝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焦虑、不安、浮躁的心态,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和期待。
但人们为何会变得焦虑?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还是生活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快并不是焦虑的根本原因,如果人们内心可以保持平静;生活压力大也不是焦虑的根本原因,如果人们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夏学銮认为,人们之所以迷失、焦虑,更主要是因为预期的模糊——人们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确定自己的付出在未来能得到怎样的回报。所以,人们急切地希望改变即刻发生,效果立刻看到,如此才能心里踏实。
对于网友们的“马上”狂欢,对“钱”的直白追求,也有学者提出批评,认为这是以金钱衡量成功的一个注脚,否则,为什么不彼此祝福“马上有文化”“马上有健康”“马上有幸福”呢?网友们则纷纷吐槽:这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钱没什么不对,只要取之有道。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说,中国百姓热衷于用“马上体”这种方式表达祝福是一种新的民俗,但在这类新民俗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拨正其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向上的正确引导,避免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过度娱乐消费而使其变得过于浅薄,避免其向低俗的方向发展。
专家分析,“马上体”对于网友来说,其实是一个将烦恼和梦想,通过接龙的网络形式加以宣泄的过程。是网民将发自内心的需求、诉求,用欢乐的戏谑,表达真实的向往,其间充满着面对现实生活所需所求一时不能实现,留在心头的一份焦虑和忧伤。如在一幅白描漫画中,一匹小马背上站立了一对小象,有网友称,马上有两头小象,除了“马上有对象”,也可以理解为“马上象(相)亲”。每年春节前,都会有网友叫喊要租一个女(男)友回家过年,以应付家人逼婚或逼相亲,“马上有对象”正反映了现代人面临的一种烦恼和心声。
“马上体”更多体现了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丛书: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跟踪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入户访问了全国31个省区市7388位18至69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调查中,问及“今后5至10年最希望实现的个人愿望”时,排名前三的愿望分别为“收入增加”“家人平安健康”和“改善住房”,“收入增加”高居愿望榜榜首。因此,马年将至,“马上有钱”成为当下最火的祝福语就不足为怪了;而且通过“马上体”这些简单的漫画和图片,也表达了网友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新年来临,万象更新,对于所有人来说,“马上体”的祝福,讨了个好彩头,也给自己指出了新目标。专家认为,相比“马上有一切”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甩开膀子,马上行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的梦想开花结果。其实,所有的“马上体”,也是“中国梦”在百姓身上的具体体现,集中起来,就是强国梦、富民梦。(雨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