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吃什么、明天该穿什么、怎么和同事相处、哪些朋友不应该交……你的生活,是否被父母这样事无巨细地“保护”着?
因为什么事都要靠妈妈做决定,27岁的刘力(化名)不会与人相处,导致两年里辞掉26份工作。无时无刻的照顾和管束,父母的过度“关爱”是保护还是障碍?
上周三,家住重庆九龙坡区锦龙路的刘力(化名)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而这已是她从去年至今的第26次辞职。
“财务只是把她奖金算错了,她就觉得是‘你得罪了我,我不干了’。”在谈及女儿辞职理由时,刘力的妈妈毛女士显得有些焦急,“她要是提前打电话给我说一声,我完全可以给她出主意,总不会闹得要辞职噻。”
据悉,今年27岁的刘力自大学毕业后,陆续换过好几十个工作,其中不乏国企以及大型跨国企业,不管她到哪里,毛女士总会事先帮她查询好去单位的最佳路线、单位附近的最佳饭馆,甚至连怎么和新同事相处毛女士也要“手把手”地教。
“妈妈随时要打电话问我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和人际上的问题也要我报告,然后给我说解决的方法。”刘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完全把我当7、8岁的小孩,什么事情都要帮我解决,最开始还好,到后来越来越想抵触,但发现一旦没有妈妈出主意,自己完全没法处理工作和人际交往,只有再换个环境。”
记者采访母亲:孩子就是宝地都不让扫
眼见女儿刘力两年辞职26次,毛女士不免有些心急,便带着刘力到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寻求帮助,但医生的诊断却让毛女士有些无所适从,原来孩子不断辞职的根本原因居然在自己身上。
据毛女士介绍,因为是独生子女,刘力从小就被当作家里的一块宝,什么都不让她做,“家里有我们,她用不着扫地洗衣服这些,万一摔了碰了怎么办?”
“我吃过的盐比她吃过的米多,我给她拿主意,可以让她少走不少弯路。”毛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本身性格内向,为了不让她吃亏,毛女士几乎每两三个小时都要打一次电话询问,而内容多以“在哪里”“做什么”“遇到什么人”“我帮你做”为主。
但如今,毛女士不仅要为女儿的工作担心,还要操心女儿的终身大事:“她现在完全不会做家务,周围的朋友我觉得没有靠谱的,现在都没耍朋友,怎么嫁得出去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