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些学校将院士当做招牌 领头进行科研经费分配

2013-12-27 23:36  工人日报

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据1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院士队伍应该建立有进有出的正常机制,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常流则清,人常动则新,因为“新”,院士队伍才能充满朝气与活力。鉴于此,院士“到点退休”应成定制。而目前改革院士终身制面临不少阻力,关键在于剥除院士称号背后的利益太难。院士作为“学术王国”里的“皇冠”,原本是一种至高的学术荣誉,承载了太多不该有的东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现有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让院士也能颐养天年,方显社会对科学家的尊敬与关怀。难道我们还忍心让垂暮老人一生操劳而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吗?院士能够退休,推进两院院士队伍的年轻化,适当降低院士的平均年龄应该是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这既是对已做出贡献者的尊敬,也是给中青年人机会,推动新生力量的发展。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主动申请退休,在打破院士终身制方面无疑做出了表率。

院士称号是个荣誉,是对德高望重、学术卓有成效者的肯定。院士荣誉不能与利益挂钩,然而,现状是院士终身制荣誉的背后,是权势、资源和影响力。我国不少省份规定,院士在组建实验室、申请科研经费等方面享受优先权;在生活补助、医疗保健等方面甚至享受副省级待遇。院士荣誉不退休,这些待遇也就不会退休。

而在有些学校看来,院士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既是一个招牌,也是一笔财富。在很多事情上,学校行政领导往往会把院士抬出来,让其成为高校科研能力的代言人,领头进行科研经费的分配、奖金评审、项目申请等。正因为院士的附加值有着强劲而深厚的社会土壤。所以一些高校、研究院等竞相用高额科研经费、年薪等来争夺院士,种种社会邀约不断,院士想退而不得、或者部分人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终止院士终身制,实行院士退休制,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面对改革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以大局为重,如今院士能够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改革的支持,学校却为利益所困成为改革的阻拦者,这岂不是一桩憾事?曾志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教育局检查督导周至县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

2013-12-27 18:04阅读

西安职院举行第一届成功素质训练营之模拟竞聘大赛效果好

2013-12-27 15:09阅读

明年1月有9场招聘会 找工作的毕业生可别错过

2013-12-27 01:39阅读

《咬文嚼字》盘点2013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

2013-12-26 01:40阅读

考试季期末复习计划 大学生拍《学霸去哪儿》

2013-12-25 15:39阅读

7岁女生疑遭老师掌掴脸留淤青 老师:揪了两下

2013-12-25 00:37阅读

西安启动空气极重污染日应急响应:建议中小学停止户外活动

2013-12-24 11:03阅读